楚狂 寫:蓋「瀚海」或「翰海」皆「專有名詞」,即「戈壁」也。
另有一說,地名古今變化,例指貝加爾湖(北海)、呼倫湖、杭愛山等,皆今蒙古地。
唐人詩作多指安北都護府、北庭都護府一帶。
話說戈壁之起因,係蒙古高原高氣壓造成之盛行風,將表土往南吹向甘隴、秦晉一帶,形成「風積地形」之黃土高原;向西則吹向塔里木盆地形成「風積地形」之塔克拉馬干沙漠(又稱「大戈壁」)。
所以,蒙古高原之戈壁(翰海,瀚海)是「風蝕地形」之「礫質沙漠」;西域之「大戈壁」卻是一個「風積地形」之「砂質沙漠」,兩者之差異在於「砂礫」之大小。
楚狂 寫:唐人詩作多指安北都護府、北庭都護府一帶。
還好,去年翻了一遍《全唐詩》,手中的筆記剛好派上用場:
卷199_3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然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黲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
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卷213_5唐‧高適〈燕歌行〉
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御史大夫張公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旗逶迤碣石間。校尉羽書飛
瀚海,單于獵火照
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衰,孤城落日鬥兵稀。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筋應啼別離後。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風飄飄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卷126_29唐‧王維〈送平澹然判官〉
不識
陽關路,新從
定遠侯。黃雲斷春色,畫角起邊愁。
瀚海經年到,
交河出塞流。須令外國使,知飲月氏頭。
卷164_10李白〈塞上曲〉
大漢無中策,
匈奴犯渭橋。
五原秋草綠,胡馬一何驕。
命將征西極,橫行
陰山側。
燕支落漢家,婦女無華色。
轉戰渡黃河,休兵樂事多。蕭條清萬里,
瀚海寂無波。
卷249_93唐‧皇甫冉〈送客〉
旗鼓軍威重,關山客路賒。待封甘度
隴,回首不思家。
城下春山路,營中
瀚海沙。河源雖萬里,音信寄來查。
卷251_12唐‧劉方平〈寄嚴八判官〉
洛陽新月動秋砧,
瀚海沙場天半陰。
出塞能全仲叔策,安親更切老萊心。
漢家宮裏風雲曉,羌笛聲中雨雪深。懷袖未傳三歲字,相思空作隴頭吟。
【註】
紅色字體標出詩中「
瀚海」詞語所在,
藍色字體標出對應的時空地理背景。
唐朝以後,「滿州正黃旗」血統的詩詞作家,如納蘭容若填詞也是如此用,請參考:
清‧納蘭性德〈采桑子‧塞上詠雪花〉
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
謝娘別後誰能惜,漂泊天涯。寒月悲笳,萬里西風
瀚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