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楚狂 » 2012-06-09 10:12 AM
史鑒流傳真可法,洪恩未報反成仇。
明崇禎朝薊遼總督洪成疇,松錦之戰兵敗遼東,思宗以為洪氏殉國,賜十六壇大祭,祭到第九壇時,變節之事傳回燕京,朝野大震。
以古鑑今,好一對寶貝君臣!
多爾袞用洪成疇策入關定鼎,但乾隆41年編史,洪承疇入《貳臣傳》,乾隆有一段公允之言:「開創大一統之規模,自不得不加之錄用,以靖人心而明順逆。今事後平情而論,若而人者,皆以勝國臣僚,乃遭際時艱,不能為其主臨危授命,輒復畏死刑生,靦顏降附,豈得復謂之完人?」
逐鹿諸豪,成者為開國太祖;敗者為豪豬。
史筆,向為當權者粉墨。
權力慾,使人迷失本心。
天心,自有鈞衡。
(平實言,汪氏文筆佳,詩頗可讀。)
藹文 詞長「到手江山一著差」及大方 詞長所引陳寅恪先生「褚淵遲死更堪悲」,均的的中肯之評。
唐‧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後二聯,金庸借入《倚天屠龍記》。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