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穴位詩. 迎香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針灸穴位詩. 迎香

文章一方 » 2009-12-21 11:33 AM

中庭秋月滿,倚石待迎香
攜手雲門下,依肩井樹傍。
風池蕩漾,玉枕意温涼。
舉頭天窗朗,瑶花影步廊

注:每句中綠色的詞語是穴位名稱。
詩不厭多改
一方
會員
 
文章: 4234
註冊時間: 2004-02-18 10:35 AM
來自: 墨爾本

文章維仁 » 2009-12-22 11:35 PM

哇!真是奇特!
敢問這穴位詩是一方兄所獨創的嗎?這是太有創意了!
前六句尤其妥順,安排得很穩。
佩服佩服!
維仁
版面管理員
 
文章: 4544
註冊時間: 2002-02-25 09:24 AM
來自: 台灣

Re: 針灸穴位詩. 迎香

文章抱衾 » 2009-12-23 12:12 AM

一方 寫:中庭秋月滿,倚石待迎香
攜手雲門下,依肩井樹傍。
風池蕩漾,玉枕意温涼。
舉頭天窗朗,瑶花影步廊

注:每句中綠色的詞語是穴位名稱。


頭字是否出律?

然後不得不推了 :idea: :idea: :idea:
抱衾
會員
 
文章: 1105
註冊時間: 2006-12-21 09:23 PM
來自: 臺灣臺中

文章一方 » 2009-12-23 05:20 AM

修正:
中庭秋月滿,倚石待迎香。
攜手雲門下,依肩井樹傍。
金風池蕩漾,玉枕意温涼。
仰首天窗朗,瑶花影步廊。

多謝抱衾詞長指正 :lol: ,修正如上。

又多謝維仁兄垂詢。穴位詩不是小弟創的。只是在一本書中看到兩首,而少時也看過一些針灸書,便試着玩。在網上搜尋到梁元帝蕭繹的《針穴名詩》,相信是他首創的了。

梁元帝蕭繹《針穴名詩》
金推五百里,日晚唱歸來。
車轉承光殿,步上通天台。
釵臨曲池影,肩拂玉堂梅。
先取中庭入,罷逐步廊回。
下關那早閉,人迎已復開。

其中五里、歸來、承光、天台、曲池、玉堂、中庭、步廊、下關、人迎皆是穴位名稱。
詩不厭多改
一方
會員
 
文章: 4234
註冊時間: 2004-02-18 10:35 AM
來自: 墨爾本

文章維仁 » 2009-12-23 08:33 AM

呵呵!有趣!多謝一方兄解說。

嗯,是說中醫系的詩友好像挺適合玩一下這種詩的!且拭目以待。
維仁
版面管理員
 
文章: 4544
註冊時間: 2002-02-25 09:24 AM
來自: 台灣

回應

文章夜風樓主 » 2009-12-23 09:44 PM

維仁 寫:呵呵!有趣!多謝一方兄解說。

嗯,是說中醫系的詩友好像挺適合玩一下這種詩的!且拭目以待。



由於針灸已由西醫證實治療效果  目前西醫醫師只要上完規定的學分  以前應是48個 就可以加入中華民國針灸學會發給針灸師證書 用針灸行醫 以台北三軍總醫院復健科為例 七個主治醫師 五個有針灸師證書 其他醫院 神經內科也有醫師
用針 目前只這兩個科  可惜因健保對用不用灸給付相同 為減少時間賺更多錢 一般中醫師都只針不用灸(也有人說因灸太花時間 且中央空調屋子也不宜用灸 氣味會傳到其它屋子) 而針的時間也一再減少 由以前的三十分鐘 改了好幾次 到現在為十五分鐘  中間也不用順氣 無所謂小周天
中醫師的技術也是問題 以前一次約針五六針就可的病改為針近二十針(因扎不準 以多為勝 活用毛主席的話 針海戰術)我見過某大牌扎小童一個頭上一百針有人不信 請到內湖我帶去看
現在我近三個月 看了近二十位中醫 平均有三分之一到位就算高手 實在可悲 你告訴他沒到位 有的還再通幾次有的不理你
有時我告訴它請針環跳穴 卻針不到位
夜半低吟 樓歌繾綣迴江渚
風中細語 主客相思寄去鴻
夜風樓主
會員
 
文章: 2418
註冊時間: 2002-02-26 02:04 PM
來自: 台北內湖夜風樓

文章一方 » 2009-12-24 05:56 PM

維仁 寫:嗯,是說中醫系的詩友好像挺適合玩一下這種詩的!且拭目以待。

在下也期待中 :lol: 。由熟讀詩經及精通醫理的才女寫出來定必精彩。
詩不厭多改
一方
會員
 
文章: 4234
註冊時間: 2004-02-18 10:35 AM
來自: 墨爾本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Google [Bot] 和 3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