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不肯去觀音院
海國天香說法臺,蓮生石轉動風雷。
心觀六界慈悲在,性悟三能劫滅回。
紫竹千竿留月住,金沙百步踏花開。
真身不肯隨君去,漫捲春潮帶雨來。
【平水韻】仄起首韻,上平十灰。
【註1】五代後梁末帝貞明二年(西元916年)日本僧人慧諤至五臺山請一尊觀自在菩薩佛像欲東歸日本(一說為盜),困於舟山群島附近的蓮花洋三日三夜不得歸。後漂流至一小島祝禱擲筊不得,遂結庵而居終老於此,該庵即為普陀山開山寺院,喚為「不肯去觀音院」。
【註2】普陀落迦山金沙如屑,澗幽石奇,是中華四大佛家聖地之一,觀自在菩薩道場。島上佛寺眾多,以普濟寺(前寺)、法雨寺(後寺)、慧濟寺為三大寺;但開山則為五代日本僧慧諤所築「不肯去觀音院」卻是一座臨海小小庵院。「潮音洞」日夜吞吐海潮,聲若雷音,如觀音講經說法、千僧唄唱。與「不肯去觀音院」附近的紫竹林(竿身紫黑如墨,又名墨竹),及島上戲水踏波沙灘「百步沙」、「千步沙」,俱為普陀山島上著名景點。本首七律記鄙人90年初謁普陀落迦。.
【註3】 紫竹,竿身紫黑,一名「墨竹」。往「不肯去觀音院」小徑旁遍生普陀山原生種紫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