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濱行 驚怪岩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北濱行 驚怪岩

文章白丁 » 2009-05-26 02:05 AM

北濱岩怪萬年湮,道路開成困俗塵。

斯境初臨玄似鬼,其情諦觀恍如神。(斯景迷離疑似假 , 此情恍惚已難真)

浪隨潮汐將山破,天遣風沙把石馴。

剝蝕侵雕千百態,終生伴海恨稱臣!


神州固有無盡勝景,此間只此怪石千百態已足嘆為觀止矣!
尺短寸長,千秋各具,少見多怪亦莫怪。
最後由 白丁 於 2009-05-26 03:23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以詩言事,以詩言志
我寫歷史,我為歷史作見證
白丁
會員
 
文章: 812
註冊時間: 2009-01-05 02:05 PM
來自: 台北

文章維仁 » 2009-05-26 08:45 AM

「粗見」一詞稍嫌生硬,對仗未必要對得「粗細」「大小」這樣子來對。
「細觀玄妙」的時候為什麼要「吟呻」?「吟呻」二字頗覺突兀。
「終生伴海恨稱臣」,誰向誰稱臣?頗為費解。
維仁
版面管理員
 
文章: 4544
註冊時間: 2002-02-25 09:24 AM
來自: 台灣

文章白丁 » 2009-05-26 09:48 AM

維仁 寫:「粗見」一詞稍嫌生硬,對仗未必要對得「粗細」「大小」這樣子來對。
「細觀玄妙」的時候為什麼要「吟呻」?「吟呻」二字頗覺突兀。
「終生伴海恨稱臣」,誰向誰稱臣?頗為費解。


維仁詞長析得極是。
予亦思之不妥,一早起來改,結果還是慢了。(對夜貓子言)
怪石向大海稱臣,續前句被海風浪風沙侵蝕之故也。
白丁
會員
 
文章: 812
註冊時間: 2009-01-05 02:05 PM
來自: 台北

文章古董 » 2009-05-26 04:19 PM

「諦觀」有兩種意義 ~ 一是認命看開;二是佛家語,表示大徹大悟。私以為「觀」應作平聲 ~

而「觀」ㄍㄨㄢˋ ~
1 古代宮門外懸掛告示的地方。禮記.禮運:「昔者仲尼與於蜡賓,事畢,出遊于觀之上,喟然而歎。」新唐書.卷四十八.百官志三:「朝會,則率其屬正百官之班序,遲明列於兩觀。」
2 高的樓臺。左傳.宣公十二年:「君盍築武軍而收晉尸以為京觀?」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傳:「二世上觀而見之,恐懼,高即因劫令自殺。」
3 道教的廟宇。如:「道觀」。西遊記.第二十四回:「卻說這座山名喚萬壽山,山中有一座觀,名喚五莊觀。」
4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象先王教化風行於世之義。
5 姓。如春秋時楚國有觀射戶。
手中金錫 振開地獄之門

掌上明珠 光攝大千世界
古董
會員
 
文章: 1110
註冊時間: 2008-06-27 02:43 PM
來自: 嘉義

文章維仁 » 2009-05-27 08:56 AM

斯境初臨玄似鬼,其情諦觀恍如神。
誠如古董詞長所評,末學也以為第四句觀字出律。

白丁 寫:
維仁 寫:「終生伴海恨稱臣」,誰向誰稱臣?頗為費解。

怪石向大海稱臣,續前句被海風浪風沙侵蝕之故也。

前六句的主詞都不是「怪石」,順著五六句看下來,第七句的主詞比較像是「大自然」,第八句突然把主詞換成「怪石」,感覺突兀而費解。
維仁
版面管理員
 
文章: 4544
註冊時間: 2002-02-25 09:24 AM
來自: 台灣

文章李雨 » 2009-05-27 10:21 AM

詞長寫得多又快,老人家至今才讀此首.

"剝蝕侵雕千百態,終生伴海恨稱臣"正如維仁詞長所提,是主詞問題.
海的因素是大自然中主要者,侵蝕者還有風日等.若單說海為主詞亦無妨,然不宜轉以石為主詞,海倒被它伴了(伴海).
李雨
會員
 
文章: 2343
註冊時間: 2007-01-17 02:56 PM

文章白丁 » 2009-05-27 11:35 PM

敬答維仁李雨兩位詞長:

您們對詞性的分析推敲自然中繩中矩,末學也一直點頭稱是。

然而如果從破題「北濱行 驚怪岩」來思維的話,其實所有的都是我這個「主人」的一番描述,都是「我的」自身感受。
「終生伴海恨稱臣」也是我替怪石的「代言」。主角一直在後面,每一句都指向石頭,所以「稱臣」的自然也是石頭了。

當然,當局者總是迷的多,順著感覺一路下來,往往覺得理所當然,歪的也不覺得歪了。還請不吝繼續指教,感激之至。

又:諦觀確實是出律了。還是粗心的緣故。感謝古董詞長指正,更高興隨機又多了解一些不常探索的知識。
白丁
會員
 
文章: 812
註冊時間: 2009-01-05 02:05 PM
來自: 台北

文章李雨 » 2009-05-28 07:02 AM

白丁 寫:敬答維仁李雨兩位詞長:

您們對詞性的分析推敲自然中繩中矩,末學也一直點頭稱是。

然而如果從破題「北濱行 驚怪岩」來思維的話,其實所有的都是我這個「主人」的一番描述,都是「我的」自身感受。
「終生伴海恨稱臣」也是我替怪石的「代言」。主角一直在後面,每一句都指向石頭,所以「稱臣」的自然也是石頭了。

當然,當局者總是迷的多,順著感覺一路下來,往往覺得理所當然,歪的也不覺得歪了。還請不吝繼續指教,感激之至。

又:諦觀確實是出律了。還是粗心的緣故。感謝古董詞長指正,更高興隨機又多了解一些不常探索的知識。
昨晚就寢也想到您這個立場,不知其他前輩以為可否?
李雨
會員
 
文章: 2343
註冊時間: 2007-01-17 02:56 PM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Google [Bot] 和 10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