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般心緒滯歸舟,怎奈洪波迫遠浮。亂世情牽逾甲子,悵惆身後付傳郵。
愛鄉愛土愛澄濤,怎耐侵陵滿腹騷。莫誚野人粗鄙甚,無情最是假清高。
電影「海角七號」部落格http://blog.pixnet.net/cape7
夜風樓主 寫:我很少看電影 因為看一堆胡說八道 不如回家寫詩 這部片子如此轟動 惦惦囊中銀子 還是不要買票 看看網路算了 這網路也分年青人 老人 對電影 網路上年青人一片叫好 老人家 猶其是經歷過那個時代的老人家看來 卻不是那回事
日本制度 中學老師是奏任官〈相當早期國府薦任官〉日本人來台灣還可加六成殖民地加給〈台灣人出稅〉所以當時不會有窮中學老師這回是 當時女子教育不發達 灘音社一位老社員是 日制淡水女子高校畢業 她說 要考女高 台北只二校 淡水一校
她考前要先查家中有5000日金 當時此價可在大稻呈買一間三樓透天厝 所以富家女是當然 但戰爭末期好手好腳的都去當兵了〈總聽過沙鳶之鐘罷〉 留下教書的 是女老師 老者 殘障老師 應該不是女學生發生戀情的對像 所以這故事不可能發生 戰爭結束 也不是那樣平和 當時台灣人私下叫日本人四腳〈狗〉叫改日本姓名吃白糖白米的台灣人三腳 在戰時體制下
四腳三腳 仗勢欺人 難免 日本投降後 台灣人私下結合有冤報冤有仇報仇 當時報上登了不少 絕不是電影說的那麼平和
夜風樓主 寫:芬陀利詞長吟安
我曾在一家中日合作的工廠作了三年 日籍副總經理還要送我去日本受訓 報到日本總公司卻以我學商非本科而打回票 在共事中他們常顯出優越感 壓跟看不起台灣人 當然我門自己不爭氣
常溜班 打瞌睡 在我門認為不當一回事 他們就不得了 當時我當採購 最受不了 只要同一產品有日貨 就一定不能買台灣貨 目地是相互拉抬 雖說抗戰我失去了兩個舅舅 使我母親家斷了香煙 幼時一度有要我從母姓的打算 但我生在戰後 道不是這原因我對日本缺乏好感 應是我與他們共事三年
所產生的一些印像 使我不太喜歡日本人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Bing [Bot] 和 22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