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韻杜甫拗體詩之寄意...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Re: 借韻杜甫拗體詩之寄意...

文章李凡 » 2013-09-13 03:12 PM

杜甫拗體七律〔-七十〕之平仄〔醉雨兄提供了全部入聲字,我只選了自以為較有用的標出.〕
七/杜甫(入春)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合律)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合律)
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合律)
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下句合律)
(1234568合律/12,78拗對/45,67拗黏)/改7句一字已可折腰合律

八/杜甫〈江雨有懷鄭典設〉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上句合律)
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上句三仄尾,下句合律)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本聯合律)
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下句合律)
(14568合律/12,34拗對/23,45拗黏)

九/杜甫〈崔氏東山草堂〉
仄仄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本聯合律)
仄平仄入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下句三平尾)
平仄入平入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上句三仄尾/二句各合律)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本聯合律)
(1235678合律/56,78拗對/芹,王力考唐屬真韻/67拗黏)

十/杜甫〈至後〉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下句合律)
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本聯合律)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本联上句三仄尾)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本聯合律)
(23478合律/12,拗對/23,45拗黏)

杜甫此十八首完全合近體詩格式的只有三四聯,其他有些合律聯,皆有被允許的拗句〕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Re: 借韻杜甫拗體詩之寄意...

文章李凡 » 2013-09-13 03:16 PM


用杜甫〈題省中院壁〉/秋月
月窺竹林何所尋,聽風委宛晴中陰.
感嘆人間靜寂寂,堪知世外沉深深.
有嬋娟意韻能色,得戀依時情撫心.
桂子今年應結果,信花自是黃澄金.  


用杜甫〈望岳〉/秋山
林韻松濤貴所尊,蕭蕭風色尋王孫.
周折盤旋天無道,峻峭跋扈瀑傾盆.
雲巔圪石蒼穹筆,孔洞如橋北斗門.
雀鳥流川聽任意,千鈞氣勢自心源.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Re: 借韻杜甫拗體詩之寄意...

文章冬夏 » 2013-09-13 03:29 PM

【秋懷】 學用杜甫〈七月一日題終明府水樓二首之二〉

買醉中秋說寂寞,依依問尋陶令時。
桃源隱去忘俗世,山谷淸幽遊興茲。
靑松常盼雅儒客,煙柳輕拂斜雨詩。
等閑風裏菊花徑,紛飛坪間聽落棋。

2013.9.13.
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
冬夏
會員
 
文章: 1763
註冊時間: 2012-03-12 04:32 PM

Re: 借韻杜甫拗體詩之寄意...

文章李凡 » 2013-09-14 10:26 AM

冬夏 寫:【秋懷】 學用杜甫〈七月一日題終明府水樓二首之二〉

買醉中秋說寂寞,依依問尋陶令時。
桃源隱去忘俗世,山谷淸幽遊興茲。
靑松常盼雅儒客,煙柳輕拂斜雨詩。
等閑風裏菊花徑,紛飛坪間聽落棋。

2013.9.13.

----------
桃源隱去忘俗世,山谷淸幽遊興茲。/賞.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Re: 借韻杜甫拗體詩之寄意...

文章菉竹猗猗 » 2013-09-14 04:48 PM

其五

澹然好風何處尋,桂花蔭裡過山陰。
樂熙春台識鑒醉,神明玉匣藏珠深。
寄情君子倚修竹,起釁寒蛩騷亂心。
偶值狂生未教化,筆端敲額聲如金。

下午 03:39 2013/9/14缽字待指疑
最後由 菉竹猗猗 於 2013-09-14 07:59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菉竹猗猗
會員
 
文章: 1868
註冊時間: 2013-02-16 09:51 PM

Re: 借韻杜甫拗體詩之寄意...

文章李凡 » 2013-09-14 06:37 PM

五.最後一聯平仄:
袞職曾無一字補,許身愧比雙南金。
仄入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偶值狂生未教化,托缽一擊聲如金。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入仄仄平平平。

缽,入聲.或可代平.但從十八首中其他句無一配合.
==
下句合:
五.
掖垣竹埤梧十尋,洞門對霤常陰陰。
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平。
十五
誤疑茅堂過江麓,已入風磴霾雲端。
仄平平平中平仄,仄入平仄平平平。

城尖徑昃旌旆愁,獨立縹緲之飛樓。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有時自發鐘磬響,落日更見漁樵人。
仄平仄入平仄仄,仄入仄仄平平平。

碧山學士焚銀魚,白馬欲走身巖居。
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
上句同: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平入平平仄平仄,仄入仄平平仄平。

寄語舟航惡年少,休翻鹽井橫黃金。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
從十八首中似未找到配合.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Re: 借韻杜甫拗體詩之寄意...

文章冬夏 » 2013-09-14 07:41 PM

其四。學用杜甫【九日】

記曾和平飛白鴿,鍾鼓敲響香江濱。
百年苦難九州興,千里滄浪臺島新。
久歷四海自由客,最憐天涯零落人。
樂天未了世間夢,淸照凉宵空月塵。

2013.9.14.
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
冬夏
會員
 
文章: 1763
註冊時間: 2012-03-12 04:32 PM

Re: 借韻杜甫拗體詩之寄意...

文章菉竹猗猗 » 2013-09-14 08:00 PM

李凡 寫:五.最後一聯平仄:
袞職曾無一字補,許身愧比雙南金。
仄入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偶值狂生未教化,托缽一擊聲如金。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入仄仄平平平。

缽,入聲.或可代平.但從十八首中其他句無一配合.
==
下句合:
五.
掖垣竹埤梧十尋,洞門對霤常陰陰。
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平。
十五
誤疑茅堂過江麓,已入風磴霾雲端。
仄平平平中平仄,仄入平仄平平平。

城尖徑昃旌旆愁,獨立縹緲之飛樓。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有時自發鐘磬響,落日更見漁樵人。
仄平仄入平仄仄,仄入仄仄平平平。

碧山學士焚銀魚,白馬欲走身巖居。
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
上句同: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平入平平仄平仄,仄入仄平平仄平。

寄語舟航惡年少,休翻鹽井橫黃金。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
從十八首中似未找到配合.


多謝凡兄指點: )
托缽一擊聲如金。改筆端敲額聲如金。
菉竹猗猗
會員
 
文章: 1868
註冊時間: 2013-02-16 09:51 PM

Re: 借韻杜甫拗體詩之寄意...

文章冬夏 » 2013-09-14 08:17 PM

或許可以用易經之變與不變來思考杜甫拗體詩的精神和內涵。從網上轉來一段文字:

上古三代有“三易”:夏代《連山易》,商代《歸藏易》,周代《周易》。

《周易》是五經之首。《易緯·乾鑿度》、鄭玄《易贊》、《易論》説:“易含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變易,體現宇宙萬物永恆的運動本質;不易,説明事物運動可感知可認識的相對靜止狀態以及宇宙發展規律的相對穩定性;易簡,説明易卦陰陽變化規律本質的非神秘性和簡明性。

“變易”與“不易”其實質就是變與不變。所謂變易,是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萬物,沒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化中。印度佛學中有一个名詞叫“無常”。“無常”是一種佛理,意思是世界上沒有一種東西能够永恆存在。印度人也有依現象而言,譬如看見一幢房子蓋起來,這房子將來一定會倒;看見人生下來,也一定會病、會老、會死,這是看現象而名之為“無常”。《易經》的原則也認為宇宙中的萬事萬物沒有不變的,非變不可,這就是《易經》中變易的道理。所謂不易,就是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化著,只有一項永遠不變的東西存在著,就是能變出來萬象的那个“變”是不變的,是永恆存在的。簡而言之,就是“變”是永恆不變的。

如“三羊開泰”。為什麽叫“三羊開泰”呢?三羊開泰本是從《易經·泰卦》附會而來的。泰卦的卦象,下卦是三个陽爻,上卦是三个陰爻。“三陽”開出一个泰卦,象徵著陰陽交,萬物通。其卦辭是:“小往大來。吉。亨。” 從卦辭可以看出泰卦幷沒有把事情説過頭,它認為只要所得者大(大來),所失者小(小往),就是“吉”,就値得慶賀。天下不會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只講大來,不講小往。只講成績,不講缺點與問題,就不是辯證法。《易經》六十四卦中,排在“泰”卦後面的是“否”卦。否卦是天地不交,萬物不通,大往小來。與泰卦恰恰相反。在《易經》六十四卦裏,這樣對“泰”和“否”卦的排列,應當是一種預警。它警示了任何事情、任何事物都會從好的向壞的、壞的向好的方面轉變,古語“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説的就是這个道理。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後,如果不能保持謙虛謹愼、不驕不躁的作風,其結果就會是否卦描繪的情景。

古時有“不學易不能為將相”的説法。《易經》智慧深邃如海,它教悔我們不但要知變而且能適應變,幷具備“臨窮知變,醉醒扶傾”的能力。前人的智慧是後人的財富。否極泰來,泰極否至,其間如何轉化,全在我們如何把握“變與不變”之間。
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
冬夏
會員
 
文章: 1763
註冊時間: 2012-03-12 04:32 PM

Re: 借韻杜甫拗體詩之寄意...

文章菉竹猗猗 » 2013-09-14 08:20 PM

冬夏 寫:或許可以用易經之變與不變來思考杜甫拗體詩的精神和內涵。從網上轉來一段文字:

上古三代有“三易”:夏代《連山易》,商代《歸藏易》,周代《周易》。

《周易》是五經之首。《易緯·乾鑿度》、鄭玄《易贊》、《易論》説:“易含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變易,體現宇宙萬物永恆的運動本質;不易,説明事物運動可感知可認識的相對靜止狀態以及宇宙發展規律的相對穩定性;易簡,説明易卦陰陽變化規律本質的非神秘性和簡明性。

“變易”與“不易”其實質就是變與不變。所謂變易,是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萬物,沒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化中。印度佛學中有一个名詞叫“無常”。“無常”是一種佛理,意思是世界上沒有一種東西能够永恆存在。印度人也有依現象而言,譬如看見一幢房子蓋起來,這房子將來一定會倒;看見人生下來,也一定會病、會老、會死,這是看現象而名之為“無常”。《易經》的原則也認為宇宙中的萬事萬物沒有不變的,非變不可,這就是《易經》中變易的道理。所謂不易,就是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化著,只有一項永遠不變的東西存在著,就是能變出來萬象的那个“變”是不變的,是永恆存在的。簡而言之,就是“變”是永恆不變的。

如“三羊開泰”。為什麽叫“三羊開泰”呢?三羊開泰本是從《易經·泰卦》附會而來的。泰卦的卦象,下卦是三个陽爻,上卦是三个陰爻。“三陽”開出一个泰卦,象徵著陰陽交,萬物通。其卦辭是:“小往大來。吉。亨。” 從卦辭可以看出泰卦幷沒有把事情説過頭,它認為只要所得者大(大來),所失者小(小往),就是“吉”,就値得慶賀。天下不會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只講大來,不講小往。只講成績,不講缺點與問題,就不是辯證法。《易經》六十四卦中,排在“泰”卦後面的是“否”卦。否卦是天地不交,萬物不通,大往小來。與泰卦恰恰相反。在《易經》六十四卦裏,這樣對“泰”和“否”卦的排列,應當是一種預警。它警示了任何事情、任何事物都會從好的向壞的、壞的向好的方面轉變,古語“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説的就是這个道理。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後,如果不能保持謙虛謹愼、不驕不躁的作風,其結果就會是否卦描繪的情景。

古時有“不學易不能為將相”的説法。《易經》智慧深邃如海,它教悔我們不但要知變而且能適應變,幷具備“臨窮知變,醉醒扶傾”的能力。前人的智慧是後人的財富。否極泰來,泰極否至,其間如何轉化,全在我們如何把握“變與不變”之間。


此見甚妙: )贊一個!!
菉竹猗猗
會員
 
文章: 1868
註冊時間: 2013-02-16 09:51 PM

Re: 借韻杜甫拗體詩之寄意...

文章冬夏 » 2013-09-14 09:04 PM

搜韻網中對拗體詩亦有許多注解。大家可在此網共參。下面試貼一例:

題省中院壁(唐·杜甫)
  七言律詩 押侵韻


題注:一本無院字。


引用典故:衮職 
掖垣竹埤梧十尋,洞門對溜常陰陰。落花遊絲白日靜,鳴鳩乳燕靑春深。

腐儒衰晚謬通籍,退食遲回違寸心。衮職曾無一字補,許身愧比雙南金。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石林詩話》:


禪宗論雲間有三種語:其一為隨波逐浪句,謂隨物應機,不主故常……其深淺以是為序。餘嘗戲謂學子言,老杜詩亦存此三種語,但先後不同:“波漂菰米沉雲黑,露冷蓮房墜粉紅”為涵蓋乾坤句,“落花遊絲白日靜,鳴鳩乳燕春靑深”為隨波逐浪句。

《瀛奎律髓》:


此篇八句俱拗,而律呂鏗鏘。試以微吟,或以長歌;其實文從字順也。以下吳體皆然。“落花遊絲白日靜,鳴鳩乳燕靑春深”,此等句法惟老杜多,亦惟山谷、後山多,而簡齋亦然。乃知“江西詩派”非江西,實皆學老杜耳。……皆兩句中各自為對,或以壯麗,或以沉鬱,或以勁健,或以閑雅。

《唐詩鏡》:


三、四筆老而高,且淸映絶色,是金馬玉堂人語。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劉辰翁曰:次聯老健有情,此非“旌旗日暖”“宮殿風微”兩句比。虞集曰:唐宮中種花柳,故有次聯之景,兩句富麗混成。晏元獻曰:樂天“笙歌歸院落,燈火齊樓臺”,善言富貴者,然不如子美“落花”“遊絲”二語。胡應麟曰:次聯濃麗雋永、頓自不侔。至“香飄合殿”十四字,天然富貴。

《唐詩評選》:


亦自謝跳來。

《杜臆》:


“落花”一聯,寫省院中景象,可想見於筆墨之外,與“旌旗日暖”一聯,各有其妙。

《義門讀書記》:


腹聯的是禁署。

《瀛奎律髓彙評》:


馮舒:……其以句中各自對為法,總非詩之妙處。馮班:老杜偶為之耳。黃、陳偏學此等處,而此老遂謂格高,冤哉!查愼行:三、四“靜”字,“深”字,起妙親切。劉須溪以此聯為“籠罩乾坤”句。紀昀:“吳體”與拗法不同。其決在每對句第五字,以平聲救轉。故雖拗而音節仍諧。以此種句法為學老杜,杜果以此種為宗旨乎?又云:三、四天然深妙。

《杜詩詳注》:


張綖注:“白日靜”,慨素餐也;“靑春深”,惜時邁也。二句景中有情,故下接云:“謬通籍”、“違寸心”。杜公夔州七律,有間用拗體者,王右仲謂皆失意遣懷之作,今觀《題壁》一章,亦用此體,在將去諫院之前,知王説良是。王世懋云:七律之有拗體,即《詩》中之變《風》變《雅》也,説正相合。

《讀杜心解》:


“常陰陰”,從“梧十尋”見出。“靜”字、“深”字,都從“常陰陰”見出。生意、樂意、恬適意,毫端流露;而省院之淸邃,悠然可想也。

《杜詩鏡銓》:


杜好作拗體七律,自覺意致悠然。
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
冬夏
會員
 
文章: 1763
註冊時間: 2012-03-12 04:32 PM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0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