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送吳俊男之螺陽三首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Re: 【七絕】送吳俊男之螺陽二首

文章四年級 » 2013-07-17 07:43 PM

對於文章站在不同立場有不同看法是很正常的--------------
我雖然是某人的黑名單,但是對於文法論辯還是不願戒急用忍--------
古文中的主語常常省略,當述語和賓語的順序顛倒時〈變成「賓語--述語」〉,就是倒裝句。而倒裝句又有強調語氣的作用-----因此------
(棖觸)(驪歌)惱未休看成倒裝句--- (驪歌) (棖觸)惱未休----一切均屬合理合法-------
我之前的行文示楚狂前版主—連3篇從未獲回應,對照行文示龍文詞長幾小時內得其步韻回應------

孰優孰劣一試便知,我推崇龍文詞長----若我此篇論述有冒犯之處尚請海涵------
四年級
會員
 
文章: 1926
註冊時間: 2008-09-25 09:54 PM

Re: 【七絕】送吳俊男之螺陽二首

文章龍文鴛侶 » 2013-07-17 10:21 PM

回醉雨兄,龍文不敏,讀書向來不求甚解。比起那個陶淵明先生估計還要懶上幾分。

對於棖觸這個詞,雖然也曾經見到過好多次,但每次都囫圇過去。從來不去認真讀解一下。

今天突然看到有人用了,自然要 慚愧一下,感快查了字典。來好好弄懂它。

所以才有了後面那些疑問。

兄長所言極是。討論是有益處的。就像我們常說的“開卷有益”一般。但是也未必然。因為雙方如果沒有討論的態度,我估計得到的效果反而是相反的。後續只能打擊很多人的積極性。從而產生的害處也是有的。

網絡無邊界,網絡也沒有責任。但是,我們希望大家把網絡當做一個相交,討論的一個平臺。

這個平臺是和諧的,是友誼的,是真誠的。如果離開了和諧和友誼二字,離開了真誠二字,我看網絡也就成了孤城,死城,也就成了枯井,死井。而我們困在這孤城裏面,就成了一個“囚”字;人困在枯井里,也就難免不成井底蛙。

語言雖然尖銳了些,但是出發點是好的。古人云:良藥苦口,忠言逆耳。如果,網絡失去了良苦忠言,這一關要是打不破的話,那麼網絡也只能是一個足以欺世盜名的所在了。
龍文鴛侶
會員
 
文章: 400
註冊時間: 2005-11-18 06:34 PM
來自: 上海

Re: 【七絕】送吳俊男之螺陽二首

文章醉雨 » 2013-07-17 11:47 PM

謝謝龍文詞長的回應,您說的也多是醉雨心理的話,也唯有如此【這個平臺是和諧的,是友誼的,是真誠的。】才能交心,就算沒見過面也能得知己,豈非人生一大樂事!

就此首楚狂詞長大作而言,醉雨感受與芬陀利、四年級二位詞長是一樣的,但這並不因而否定其他人及龍文詞長的不同感受喔!

【語言雖然尖銳了些,但是出發點是好的。】
其實文字比說話更容易引起誤解,一方面少了真實的語感聲調而較難捉摸本意,另一方面是較易引人遐思,因此網上較多語言爭議。
所以醉雨儘量直言個人感受而不帶他意,請大家以及龍文詞長多多海涵。更希望再多些機會與各位作品交流。 :-D
醉雨
會員
 
文章: 1490
註冊時間: 2002-02-26 06:02 PM
來自: 台北市

Re: 【七絕】送吳俊男之螺陽二首

文章芬陀利 » 2013-07-18 12:44 AM

楚狂 寫:
芬陀利 寫:
楚狂 寫: 不是不願討論詩文,討論詩文要有論據,而不是信口開
.....

詞長這回~~應是匆忙間鍵誤吧?還是小的未詳查? ;-) :roll:

「信口開合」同於「信口開河」,亦作「信口開喝」。
台灣《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版》有收。
大陸的辭典,也有收。
差別在於「仄收」、「平收」而已,那日作閒詩再把它寫入。

請參考。


多謝詞長告知 :-D
呵~~我先前只知有「信口開河」,還真不知有"開合"與"開喝"的用法呢!
芬陀利
會員
 
文章: 2263
註冊時間: 2002-07-20 09:12 PM

Re: 【七絕】送吳俊男之螺陽二首

文章犁頭店人 » 2013-07-18 08:33 AM

個人淺見,詩以言志直舒胸臆,既舒懷也要普羅大眾看得懂,是平民的文學不是貴族文學,表現的應是性靈不是學問,如果看一首詩需大詞典在側備查,還要加注掉書袋,那會減少詩興,如資質甚差如我者即與略過,者豈不是少了一個讀者十分可惜。
犁頭店人
會員
 
文章: 862
註冊時間: 2007-03-02 09:37 AM

Re: 【七絕】送吳俊男之螺陽二首

文章楚狂 » 2013-07-18 08:49 AM

犁頭店人 寫:個人淺見,詩以言志直舒胸臆,既舒懷也要普羅大眾看得懂,是平民的文學不是貴族文學,表現的應是性靈不是學問,如果看一首詩需大詞典在側備查,還要加注掉書袋,那會減少詩興,如資質甚差如我者即與略過,者豈不是少了一個讀者十分可惜。

呵,多謝 犁頭店人詞長指示。
不過,有時讀詩讀到小學未讀過的字,我倒是有不同觀點:多學一個字。
若是閒詠、口占,用到罕見字,那就真是古怪!

贈詩,既有對象,風雲詞長是從事教職的老師,見多識廣,又得過文學獎,當不怪罪於我。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七絕】送吳俊男之螺陽二首

文章楚狂 » 2013-07-18 08:56 AM

芬陀利 寫:小的倒覺得"棖觸驪歌"頗好
呵~~覺得"惱"字的情緒好強! ;-)

頑童詞長倒是不用重新編輯此段,若教育部網站資料,是「公共財」,可放心引用。

至於「惱」字,我也斟酌許久,最後用上聲字「惱」;因「棖觸」而有所「惱」。
至於「強烈」嘛,若用另一個上聲字「苦」──雖可釋為「苦惱」,不免矯情了些。
送走畢業生(此中可能有自己教過的學生),自己也要離開十年工作崗位,多少有些「煩惱」──這是我猜的,我不是當事人。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七絕】送吳俊男之螺陽二首

文章楚狂 » 2013-07-18 09:05 AM

多謝 醉雨、芬陀利詞長解說、引用註解。
「棖觸」作「觸動」解時,「棖」字可通「掁」。
紙本的《全唐詩》便有詩例可用。

至於「棖觸」到底要如何解,是「觸動」?還是「感觸」?
楚狂 寫: 字詞若只有一個解釋,便不做他用。

故,從各人所喜。
亦不強要他人從吾所喜。

謝謝,一揖。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七絕】送吳俊男之螺陽二首

文章楚狂 » 2013-07-18 09:22 AM

「棖觸」兩字,要作何解,可從各人之便。
每個人讀書、讀詩,本就各有背景歷練不同等因素,而有不同體悟、心境、與感受理解。
至於,稱合肥相國詩句「壯懷棖觸聞雞夜」之「棖觸」只做「觸動」解,悉聽尊便。
而套用西洋語法之文法去解構此句並強解做「觸動」,套用清人語法:「殊為可怪。」

「聞雞夜」何解?龍文詞長也用白話文釋詩過,「聽到雞啼的夜晚」當是無疑義的;只是「聞雞夜」這種無「具體實質形象」的「賓詞」,如何被作者「觸動」?
「觸動」需要解釋?
台灣的說法,有兩種,按照台灣《教育部新編國語辭典修訂版》第一種解法:「因接觸而振動。」準此,這個「觸動」是個「及物動詞」;回歸到合肥相國的詩句「壯懷棖觸聞雞夜」,請教一下龍文詞長,這個「聞雞夜」照你的解釋,要如何被「及物──觸動」?
龍文鴛侶 寫:在这听到鸡叫的夜晚,我悲壮的情怀受到了触动

「情懷受到了觸動」,不就是「感觸」嗎?(情、懷、感,三字皆從「心」字部首。)
這「抽象」的「情懷」要如何被「觸動」?難不成:「雞鳴聲有若纖纖素手,觸動了我的心絃?」要這麼新詩寫實主義派的手法,才能合乎中文文法?某,未之學也!

再來,
【觸動】,台灣《教育部新編國語辭典修訂版》第二種解法:「因外界的事物或情景而引發內心的感觸」。這個解釋就好玩了,「觸景生情」曰「感觸」,那不就是「棖觸」的第二個解釋嗎?
故曰:
楚狂 寫:字詞若只有一個解釋,便不做他用。

因此,若有人執意「棖觸」只能解作「觸動」,或拙作之「棖觸」只可讀解做「觸動」,而不可解釋為「感觸」,並指不敏之詩句文法賓詞、動詞結構錯誤,那是強解。
引用合肥相國詩句,而不類似鄙人以前作法直接把作者、詩題、詩文全部揭露出來,在於龍文詞長不論在不敏樓中或在他人帖中所引述的,率多(非全部)從網路上搜尋所得,方便是很方便,但未能判斷正確與否。
因此,前文連李鴻章大名都不寫,反正「網路」很方便;普行全球的搜尋天王叫「谷歌」,大陸可能用「百度」或「搜狐」之類的(若有誤係本人錯誤,因不用大陸搜尋引擎),能找到多少資料、做多少個人心血判讀,端看個人努力。
而引用合肥相國的詩句,係該詩「棖觸」做「感觸」解,後接一個「不具實體形象」的「夜」,一如不敏詩句「棖觸」後接一個同樣不具實體形象的「驪歌」,可互為參證。(兩者皆觸摸不到,而不能為你的動作所「動」)
至於,唐、宋詩例雖少,亦可細讀;而宋後詩人用到「棖觸」的詩例更多,若要全部強解為「觸動」,那便繼續「觸動」下去。
原則上,不強求網上讀詩者勉強接受他人觀點,但字有字源、詩有詩例,不用勉強。

「感觸」是個「不及物動詞」?這是西洋語法。
龍文鴛侶 寫:而感触,作为名词用。或者作为动词用的时候,是个不及物动词。不能够接宾语
只能是前接状语,作为一个限定。只能是“对什么有了感触”。

例一、我感觸不到你心中的感觸。
例二、 用心,感觸大自然的雄壯美麗。
例三、 Touch my heart.

漢語,自由多了,若用西洋文法觀點,很多不合grammar。
(例一義同:我無法感觸你心中的感觸。)
 

讀詩、解詩,本就個人觀點不同,不強求。
若要言鄙人語法、文法錯誤,亦不多辯。只能多謝指教。


謝謝!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七絕】送吳俊男之螺陽二首

文章犁頭店人 » 2013-07-18 10:14 AM

楚狂 寫:
犁頭店人 寫:個人淺見,詩以言志直舒胸臆,既舒懷也要普羅大眾看得懂,是平民的文學不是貴族文學,表現的應是性靈不是學問,如果看一首詩需大詞典在側備查,還要加注掉書袋,那會減少詩興,如資質甚差如我者即與略過,者豈不是少了一個讀者十分可惜。

呵,多謝 犁頭店人詞長指示。
不過,有時讀詩讀到小學未讀過的字,我倒是有不同觀點:多學一個字。
若是閒詠、口占,用到怪字,那就真是古怪!

贈詩,既有對象,風雲詞長是從事教職的老師,見多識廣,又得過文學獎,當不怪罪於我。

對不起,這是我的淺見,我是說作詩固然不能媚俗不可譁眾取寵,也不必那麼嚴肅。但,個性使然似乎也難改的,我不以為對或錯。而且個人對於閣下的學問也十分欽佩。總是不厭其詳的引經據典詳加闡釋,讓讀者不必翻書窮卷找答案也真難得。只是詩作是詩作學問是學問,提供的是自己看的或是要給別人看的,目的不同而已。
最後由 犁頭店人 於 2013-07-18 05:47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犁頭店人
會員
 
文章: 862
註冊時間: 2007-03-02 09:37 AM

Re: 【七絕】送吳俊男之螺陽二首

文章龍文鴛侶 » 2013-07-18 01:00 PM

看来所谓台湾的语法跟大陆的语法还是相差很大的。

汉语与英语,日语等一样,也是区分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

比如我吃饭三字,吃和饭,你再怎么引经据典,吃还是及物动词,宾语就是饭。

比如我睡床三字,睡和床,睡就是不及物动词,床也不是宾语。看起来像个主谓宾的结构,实则床是状语,正确的理解确实是我睡于床上。

回到主题上,如果楚兄坚持认为此处作感触解,那我们不妨退一万步,那替换一下你的诗句,“感触骊歌恼未休。”也是怪怪的。感触和俚歌两个词,跟睡床的关系一模一样,看起来像谓语和宾语,实则是谓语和状语的关系。正确的理解就是"感触于骊歌而。。。。"。

语言的目的是让人好理解,让人欣赏。除此之外,都是故弄玄虚。好像西汉扬子云好玄一般。
龍文鴛侶
會員
 
文章: 400
註冊時間: 2005-11-18 06:34 PM
來自: 上海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9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