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詞長您好:
關於不、如二字宜不宜對,醉雨說說淺見
1.中華文字的詞性、行容詞、副詞....等等分類法,都是在百多年前參考西方文法而強加區分的。當時人心多認為外國月亮比較圓,在無法確認舊文化的好處時,只好勉強接受了。但醉雨個人卻從未認同的。
理由是中華文學從春秋諸子百家大鳴大放開始,到唐時歷經種種如提倡白話或復古運動等等,大致達到最精緻的頂點了;在西方文藝復興之前,足稱獨步全球。雖然五百年間不大長進,但在今天全世界都回頭投入孔孟、老莊、孫子...的研究時,我們卻還甘於百年前的將就中?
2.至於不、如二字,既探討的是律詩,就用唐詩參考看看:
皎然‧酬崔侍御見贈‧五律
買得東山後,逢君小隱時。
五湖游不厭,柏署跡如遺。
市隱何妨道,禪棲不廢詩。
與君為此說,長破小乘疑。
吳融‧鶯‧七律
日落林西鳥未知,自先飛上最高枝。
千啼萬語不離恨,已去又來如有期。
慣識江南春早處,長驚蓟北夢回時。
謝家園裡成吟久,只欠池塘一句詩。
白居易‧雪後早過天津橋偶呈諸客‧七律
官橋晴雪曉峨峨,老尹行吟獨一過。
紫綬相輝應不惡,白鬚同色復如何。
悠揚短景凋年急,牢落衰情感事多。
猶賴洛中饒醉客,時時泥我喚笙歌。
看來是沒有問題的,請詞長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