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金陵圖───讀史三首之三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文章風雲 » 2012-02-25 08:46 PM

三位詞長沒能出席盛會,甚為可惜,只好等下次了。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文章楚狂 » 2012-03-08 10:02 AM

有網路詩友在個人網頁信箱留言指教,說明如下:

拙作〈金陵圖〉一詩用了南京五個地名,皆金陵舊跡、勝景,一併說明如後:

(一)舊院,如前所述。
「舊院」,是朱元璋定都南京時為繁榮京師所設的教坊司官營妓院所在,本名富樂院。故址在今南京秦淮河畔,夫子廟、貢院左近。


(二)新亭:在今南京西南菊花臺一帶,故址湮滅,相傳「新亭」、「勞勞亭」皆在此處。大家熟悉的「新亭對泣」典故,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

卷185_20唐‧李白〈金陵新亭〉
金陵風景好,豪士集新亭。舉目山河異,偏傷周顗情。
四坐楚囚悲,不憂社稷傾。王公何慷慨,千載仰雄名。

宋‧陸游〈晚泊水村〉
腰間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銘。老子猶堪絕大漠,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記取江湖泊船處,臥聞新雁落寒汀。


(三)胭脂井,即六朝陳朝景陽宮中的「景陽井」,舊址在金陵玄武湖南雞籠山東麓。(即東吳後苑,梁武帝建同泰寺並捨身出家於此,宋稱法寶寺,後廢,明重建為雞鳴寺)

卷166_42唐‧李白〈金陵歌‧送別范宣〉
扣劍悲吟空咄嗟,梁陳白骨亂如麻。天子龍沉景陽井,誰歌玉樹後庭花!(節錄)

元‧薩都剌〈滿江紅‧金陵懷古〉: 「玉樹歌殘秋露冷,胭脂井壞寒螿泣。」(節錄)


(四)石頭城,在金陵清涼山西側。

卷365_33唐‧劉禹錫〈金陵五題‧石頭城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卷359_64唐‧劉禹錫〈西塞山懷古〉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五)孝陵,即明太祖朱元璋與馬皇后合葬之陵墓,馬皇后諡號為「孝慈」,故名「孝陵」。位於南京紫金山獨龍阜玩珠峰下,東邊即「中山陵」。

明‧徐渭〈謁孝陵詩〉
二百年來一老生,白頭落魄到西京。疲騎狹路愁官長,破帽青衫拜孝陵
亭長一抔終馬上,橋山萬歲始龍迎。當時事業難身遇,憑仗中官說與聽。

明‧張蒼水〈和定西侯張侯服留題金山原韻〉六首其三
鍾阜銅駝泣從臣,孝陵弓劍自藏真。猶聞雄雉能興漢,豈似乾魚僅祭閩!
天入金焦鎖鑰舊,地過豐鎬鼓鐘新。何人獨受耑征詔,賜履繇來首渭津。

明末‧鄭經〈痛孝陵淪陷〉(詩見《延平二王遺集》)
故國山河在,孝陵秋草深。寒雲自來去,遙望更傷心。

清末民初‧陳散原〈遊孝陵
穿郭趨斜徑,晴雲片片逢。春痕新草木,巖氣隱虯龍。
殘甓同遺璽,孤亭倒晚鐘。古悲收載去,仕女莫相從。

于右任〈哭孝陵〉
虎口餘生亦自矜,天留鐵漢卜將興。短衣散髮三千里,亡命南來哭孝陵


個人讀過的詩詞中提到的,至少有這麼多。
僅提供參考。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上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5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