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體-從來天道薄而涼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文章洵生 » 2008-10-20 05:00 PM

原來 李詞長是文化大革命中過來的人。。

那麼那些說言應不足為奇了。。

(文革結束後,晚輩尚未岀生。 見李詞長之言,眼睛偶爾直一下)

同感芬陀利詞長的末兩段。

孔子有言:「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成聖成仁是目標,而未達成)。
洵生
會員
 
文章: 62
註冊時間: 2008-09-05 04:17 AM

文章李凡 » 2008-10-20 09:43 PM

洵生 寫:原來 李詞長是文化大革命中過來的人。。

那麼那些說言應不足為奇了。。

(文革結束後,晚輩尚未岀生。 見李詞長之言,眼睛偶爾直一下)

同感芬陀利詞長的末兩段。

孔子有言:「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成聖成仁是目標,而未達成)。


文革對於我的歷史懷疑觀似乎沒關係.反而是在高中時〔反右後〕,覺得有那樣多好老師〔主要是文科〕一夜之間就變成敵人,成為專政對象感到疑惑.我是全級最小的,自覺是小孩子不懂大人的事.但也自覺的疏遠文地史,把理工作為發展的方向.我些少的文史知識只是初中留下來和最近幾年在網上看到的.
顛倒使我對正史懷疑,因為今日的顛倒可能就是明日的歷史.
問號使我相對的較遠離名利,遠離劫難.’曾經勒馬升官道,漸遠浮煙聽鼓鐘.’實非借語.
文革批孔只是古為今用的政治表演,當不得真.台灣朋友難能近矩看清自是必然.潤之先生反而有詩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治史不能只泡在圖書館啃食文字的,重復三千年的陳腔應非正道.三十年後當知吾言非虛.
一句普通的〔從來天道薄而涼.〕引得一場爭辯,真值了.

前文漏了梅齋兄的回貼,真不好意思.兄之理解,甚感激.魔道之間,未必誰都看清楚的,只有時間才可主持公道.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文章流浪兒 » 2008-10-21 09:47 AM

我覺得學說能成為學說,宗教能成為宗教,都有其精到和可取之處.受眾因自己的個性及私人原因而有所取向是很正常的.不過,世事有得必有失,正如沒有一種學說或宗教是十全十美的.受眾宜保持獨立思考精神,不要因衛護自己的取向而失之客觀.

我讀書不多,並且或多或少有齊了凡人的缺點,本不宜學術討論.只是常會忍不住多口一下,得罪或失禮處請大家見諒!

說到見賢思齊,我覺得要分清到底是賢?是愚?〔一老婦拾荒二十載,所得不欲自足,盡供慈善〕,我就覺得她雖不欲自足,可是她能否獨善其身?如果不能獨善其身而去兼善天下,大多只會製造人間悲劇,請不要鼓勵此風!
流浪兒
會員
 
文章: 1359
註冊時間: 2007-01-09 11:39 PM

文章釣月仙裔 » 2008-10-21 02:43 PM

流浪兒 寫:我覺得學說能成為學說,宗教能成為宗教,都有其精到和可取之處.受眾因自己的個性及私人原因而有所取向是很正常的.不過,世事有得必有失,正如沒有一種學說或宗教是十全十美的.受眾宜保持獨立思考精神,不要因衛護自己的取向而失之客觀.

我讀書不多,並且或多或少有齊了凡人的缺點,本不宜學術討論.只是常會忍不住多口一下,得罪或失禮處請大家見諒!

說到見賢思齊,我覺得要分清到底是賢?是愚?〔一老婦拾荒二十載,所得不欲自足,盡供慈善〕,我就覺得她雖不欲自足,可是她能否獨善其身?如果不能獨善其身而去兼善天下,大多只會製造人間悲劇,請不要鼓勵此風!


謝過流浪兄

晚生以為,阿嬤識字不多,且非儒門子弟,應不會特別去認識何謂獨善其身,兼善天下??那亦不表示,必須先搞清楚何是獨善其身'兼善天下後,才能行善.如此不也是自陷窠臼?佛門曾說,用歡喜心待人也是一種佈施.在晚生來看,這也是一種德行.我們可以付出的,不一定是金錢.

或有者認為,這是一種愚行.而她本身自也不是爭這賢愚之薄名而發此心.她亦不過是推己及人,期至寒門俱歡顏,蓋己曾患難故也.此意必不為自私自利者所知.

自私自利者,寡行而少義,自招怨尤.後若失道,則怨天不義,怨人不公.然不造其因,焉得其果?道德云: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儒家的修身乃至平天下,無非推己及人.從自身開始做起,而不是先期許別人.

正如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意思是先做到你所說的,做到後再怎麼說.

孔子又說: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意思是古時的人不隨便發言,因為他們以來不及實踐為羞恥.

晚生以此共勉

祝福各位順遂如意
釣月仙裔
會員
 
文章: 59
註冊時間: 2008-10-13 09:18 PM
來自: 中臺大甲

文章流浪兒 » 2008-10-21 04:57 PM

釣月仙裔 寫:
流浪兒 寫:我覺得學說能成為學說,宗教能成為宗教,都有其精到和可取之處.受眾因自己的個性及私人原因而有所取向是很正常的.不過,世事有得必有失,正如沒有一種學說或宗教是十全十美的.受眾宜保持獨立思考精神,不要因衛護自己的取向而失之客觀.

我讀書不多,並且或多或少有齊了凡人的缺點,本不宜學術討論.只是常會忍不住多口一下,得罪或失禮處請大家見諒!

說到見賢思齊,我覺得要分清到底是賢?是愚?〔一老婦拾荒二十載,所得不欲自足,盡供慈善〕,我就覺得她雖不欲自足,可是她能否獨善其身?如果不能獨善其身而去兼善天下,大多只會製造人間悲劇,請不要鼓勵此風!


謝過流浪兄

晚生以為,阿嬤識字不多,且非儒門子弟,應不會特別去認識何謂獨善其身,兼善天下??那亦不表示,必須先搞清楚何是獨善其身'兼善天下後,才能行善.如此不也是自陷窠臼?佛門曾說,用歡喜心待人也是一種佈施.在晚生來看,這也是一種德行.我們可以付出的,不一定是金錢.

或有者認為,這是一種愚行.而她本身自也不是爭這賢愚之薄名而發此心.她亦不過是推己及人,期至寒門俱歡顏,蓋己曾患難故也.此意必不為自私自利者所知.

自私自利者,寡行而少義,自招怨尤.後若失道,則怨天不義,怨人不公.然不造其因,焉得其果?道德云: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儒家的修身乃至平天下,無非推己及人.從自身開始做起,而不是先期許別人.

正如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意思是先做到你所說的,做到後再怎麼說.

孔子又說: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意思是古時的人不隨便發言,因為他們以來不及實踐為羞恥.

晚生以此共勉

祝福各位順遂如意

釣月仙裔詞長好!

我同意無論今古的人都不要隨便許諾,言出而不行是容易令人不信任的.我雖多口,卻從不語無倫次,胡言亂語 ;-)

我問拾荒老婦能否獨善其身?並不是問那老婦知不知道獨善其身.我認為嘉許一個自顧不暇的貧弱者去付出金錢幫助他人是殘忍的事.既然力有未逮,有一個善心就足夠了.如果我見到老婦這個行為,我心一定不舒服,不會見賢思齊,反而會阻止她這樣做.

再說,從我眼中看世人,如果連自己也無〔能力〕照顧好的,除了用一顆善心外,用能力去兼善天下真的能兼善嗎?

至於〔自私自利者,寡行而少義,自招怨尤.後若失道,則怨天不義,怨人不公.然不造其因,焉得其果?道德云: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不知是否和討論的題目有關?或是另有所指?
流浪兒
會員
 
文章: 1359
註冊時間: 2007-01-09 11:39 PM

文章風雲 » 2008-10-21 07:18 PM

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此題若再論恐亦無結果,諸位詞長且論至此,再論恐傷和氣矣。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文章釣月仙裔 » 2008-10-21 10:00 PM

揖讓而升,下而飲,晚生謹遵前輩之言.然晚生之過,若不交待,於心有疚.

上帖對於該名老婦交代不清,言簡而不達意,造此誤會是晚生之過,尚祈流浪兄見諒,此其一.

又晚生搜文,方知其拾荒十五載,非二十載,此亦晚生之過,此其二.

目下將其新聞稿轉貼至此,與諸兄分享之.晚生祝諸兄順心如意.

標題:彎腰的姿態 1百萬!指尖流過15年

記者:徐沛緹

你可能從來不曾留意家門口的垃圾,是誰收的?存在什麼樣的價值?台中有一位71歲的阿嬤梁媽媽,每天靠著幫人打掃賺錢,下了工,她就在附近社區撿垃圾、做資源回收。環保的大道理,她或許說不清,不過,這15年來,每天資源回收換的錢,算一算總共有1百多萬,梁媽媽一毛也沒留在身邊,她全數捐了出去!

一共是15年,梁媽媽的黑夜,就從這個廢紙箱堆裡開始。拾荒阿嬤梁媽媽:「小姐啊!」民眾:「啊!阿桑。」梁媽媽:「要不要收一下?」民眾:「今天怎麼這麼早?」梁媽媽:「有喔?」

不管日子怎麼變,梁媽媽的黎明,依然出現在紙箱堆。梁媽媽:「對,晚上早上都要回收。」

這條路上,以前只有她一個人,推著板車孤單又堅定的背影。梁媽媽兒子梁正光:「以前我媽就是這樣,整台車就拖著,我們在後面看,都看不到我媽媽。」

梁媽媽:「我被人撞了好幾次,我都跟人家說,阿摩陀佛喔,你們這樣,我看這台車這麼大,你們難道沒看到,你們還從後面撞我。」

梁媽媽的拖車上,放的都是大家不要的、嫌臭的、丟得遠遠的垃圾,但是梁媽媽看見她們的價值。記者:「梁媽媽每天拿這些瓶瓶罐罐,會不會覺得很髒?」梁媽媽:「不會啊!這怎麼會髒,這好乾淨,以前做的才髒,那時候大便什麼都有,垃圾啊,做垃圾場的!」

在垃圾堆裡打轉,每天過著彎腰的生活,這不是工作,這不是運動,梁媽媽的大半輩子過了,於是她就像飽滿的稻穗,自自然然地就彎了下來,因為,彎得越低,越看到年輕時,看不到的角度。梁媽媽:「白天早上都是5點多就去,5點多就去,打掃掃好了換別的地方,弄3家,要做3家,我從來都有做事,不是就撿這個回收的。」

白天打掃補貼家用,清晨和夜晚,再上街資源回收,梁媽媽的一天,幾乎沒停下來過,她說自己這是苦慣了,苦慣了知道別人困窘的苦,所以現在只是累,卻不苦。梁媽媽:「以前的苦說不出來,以前的苦,我們以前4、5歲了,還沒有吃過飯,像現在的人有鞋子穿,我們以前10幾歲,我嫁出去了,我還沒有穿鞋子。」

71歲的梁媽媽,現在腳上穿的,還是一雙舊舊的拖鞋,她生在貧窮的日據時代,小時候沒了父親,少女時代嫁給了梁爸爸,就是現在陪著她,一起資源回收的沉默老先生,20年前摔壞了腳,家裡的6個孩子,都靠梁媽媽一個人拉拔大。

記者:「那妳一個人賺錢養家喔?」梁媽媽:「差不多。」記者:「有多長的時間都是這樣?」梁媽媽:「從以前年輕就差不多,做的事情都要做,沒有辦法,現在講了不好意思啦!不要講。」

梁媽媽轉身,又搬了一個大紙箱繼續忙,一邊做,一邊說,她不想浪費時間,回憶從前的困頓,省下的時間,梁媽媽手上又清出了好些垃圾。梁媽媽:「想到我以前沒有飯吃的時候,我有飯吃都好了,(捐錢)給師父去蓋醫院,好像才有意思。」

記者:「通常回收這一車,可以換多少錢?」梁媽媽:「我不知道耶,就是做,不知道,沒有想到那裡去。」

就是這樣的態度,做!就對了!每天辛苦資源回收這一大卡車的錢,其實還能賣個3、4千元,不過這都是梁媽媽的過路財,她數都沒有數,15年累積下來的1百多萬,全捐給了醫院。梁媽媽:「以前好多人都在笑說,垃圾那麼多妳還做,做什麼,妳撿的錢又給慈濟幹麻,妳自己不會花,我都不要講了,停起來不要講,都沒有關係,講了下去會造業。」

記者:「一邊做資源回收的時候,都一邊在想什麼?」梁媽媽:「一邊唸阿彌陀佛,沒有想什麼, 就唸阿彌陀佛,一起念佛,一起彎腰做。」

彎下腰,頭低下去!這個動作的意義,對梁媽媽來說,並不全然在於舉手之勞,而是她是非常謙卑的禮佛信念和奉獻。記者:「梁媽媽每天做這個資源回收的意義,在哪裡呢?」梁媽媽:「意義喔,高興啊!」記者:「為什麼不想要在家想清福?」梁媽媽:「不想耶,健康才是福,對啊!會做就要做。」梁媽媽:「好來,預備起!」

梁媽媽感動了愛喝酒的兒子。梁媽媽:「不要這樣綁啦,這打結了,打結了要拉下來,從上面拉下來。」

17歲的孫子,全家人,都有了像梁媽媽彎腰的背影,71歲的她,沒有讀過書,不會寫自己的名字,不曾有過富裕的生活,等到兒孫滿堂的,生活寬裕,依然沒有閒下來,她心裡簡單的信念是,前半輩子的苦,下半輩子,在這別人看不上眼的垃圾堆裡,找到知足惜福的價值。
最後由 釣月仙裔 於 2008-10-21 10:59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3 次。
釣月仙裔
會員
 
文章: 59
註冊時間: 2008-10-13 09:18 PM
來自: 中臺大甲

文章芬陀利 » 2008-10-21 10:12 PM

流浪兒 寫:
釣月仙裔 寫:
流浪兒 寫:我覺得學說能成為學說,宗教能成為宗教,都有其精到和可取之處.受眾因自己的個性及私人原因而有所取向是很正常的.不過,世事有得必有失,正如沒有一種學說或宗教是十全十美的.受眾宜保持獨立思考精神,不要因衛護自己的取向而失之客觀.

我讀書不多,並且或多或少有齊了凡人的缺點,本不宜學術討論.只是常會忍不住多口一下,得罪或失禮處請大家見諒!

說到見賢思齊,我覺得要分清到底是賢?是愚?〔一老婦拾荒二十載,所得不欲自足,盡供慈善〕,我就覺得她雖不欲自足,可是她能否獨善其身?如果不能獨善其身而去兼善天下,大多只會製造人間悲劇,請不要鼓勵此風!


謝過流浪兄

晚生以為,阿嬤識字不多,且非儒門子弟,應不會特別去認識何謂獨善其身,兼善天下??那亦不表示,必須先搞清楚何是獨善其身'兼善天下後,才能行善.如此不也是自陷窠臼?佛門曾說,用歡喜心待人也是一種佈施.在晚生來看,這也是一種德行.我們可以付出的,不一定是金錢.

或有者認為,這是一種愚行.而她本身自也不是爭這賢愚之薄名而發此心.她亦不過是推己及人,期至寒門俱歡顏,蓋己曾患難故也.此意必不為自私自利者所知.

自私自利者,寡行而少義,自招怨尤.後若失道,則怨天不義,怨人不公.然不造其因,焉得其果?道德云: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儒家的修身乃至平天下,無非推己及人.從自身開始做起,而不是先期許別人.

正如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意思是先做到你所說的,做到後再怎麼說.

孔子又說: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意思是古時的人不隨便發言,因為他們以來不及實踐為羞恥.

晚生以此共勉

祝福各位順遂如意

釣月仙裔詞長好!

我同意無論今古的人都不要隨便許諾,言出而不行是容易令人不信任的.我雖多口,卻從不語無倫次,胡言亂語 ;-)

我問拾荒老婦能否獨善其身?並不是問那老婦知不知道獨善其身.我認為嘉許一個自顧不暇的貧弱者去付出金錢幫助他人是殘忍的事.既然力有未逮,有一個善心就足夠了.如果我見到老婦這個行為,我心一定不舒服,不會見賢思齊,反而會阻止她這樣做.

再說,從我眼中看世人,如果連自己也無〔能力〕照顧好的,除了用一顆善心外,用能力去兼善天下真的能兼善嗎?

至於〔自私自利者,寡行而少義,自招怨尤.後若失道,則怨天不義,怨人不公.然不造其因,焉得其果?道德云: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不知是否和討論的題目有關?或是另有所指?

呵呵~~在小的看來
深覺得兩位詞長的想法很接近
也都是持善念、秉正心、持正行的人
兩位都心平氣和,對吧?! ;-)

至於最後所指這一段
哈~~我一看到就馬上聯想到某個正在到處取暖點火的政客 :-P
芬陀利
會員
 
文章: 2263
註冊時間: 2002-07-20 09:12 PM

文章洵生 » 2008-10-22 03:16 AM

釣月仙裔 寫:自私自利者,寡行而少義,自招怨尤.後若失道,則怨天不義,怨人不公.然不造其因,焉得其果?道德云: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儒家的修身乃至平天下,無非推己及人.從自身開始做起,而不是先期許別人.

正如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意思是先做到你所說的,做到後再怎麼說.

孔子又說: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意思是古時的人不隨便發言,因為他們以來不及實踐為羞恥.


贊同。
:-)
洵生
會員
 
文章: 62
註冊時間: 2008-09-05 04:17 AM

文章李凡 » 2008-10-22 10:44 AM

本不想再在此貼月旦,因離詩已太遠.但亦不想看此貼成為抄書貼.正宗孔儒之道一點古狗要啥有啥.問題是我提出的東東并無人回應,只是把前人觀點再重復.此是我預期的,所以特別提出了極端之例潘金蓮,看現代衛道者如何反應.但結論是零.
我更不解的是:〔見賢思齊〕與〔見德思齊〕不僅在此,而且很多人,甚至有些台灣辭典都將之等同.德,指德行;賢,除了德行,還要高於常人的才能.
見德思齊易,把您全部財產捐作慈善,不管一百或一億,都可以與釣月所指的阿婆齊.問題是我們〔包括我〕都是〔見德難齊.〕.〔見賢思齊〕就不一樣了,釣月思與孔夫子齊,顯然不可能,任何人都不可能.其才再大,影響力亦不成.但朋友之間,互相捧場又是另一回事.提出者以謙虛為之,并無不可.
三千年了,怎樣時代都沒變化?

孔廟
孔廟聽風雨,千秋貫始終.
生前茅草屋,身後大成宮.
儒學今而古,文宗偽架空.
衰榮差一線,皇道總其崇.

此貼不再回應了.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文章釣月仙裔 » 2008-10-22 02:58 PM

晚生愚昧無知,只好效法前人,不若李兄才高八斗,自有獨到,請諒.

又晚生原是鄉野粗鄙,自無才可曝,退而求其德,亦請諒之.

晚生喜此老婦,非在金額的多寡,抑或勸人將己之財如是奉獻.

蓋此老婦,可見慈悲與恆毅.己有歷患,獨不怨天與人,甚而推己及人.旁閒嗔笑,不動於心,他人謂是愚,愚必謂之賢.

復聖顏淵乃孔門七十二賢之首,素以德行著稱,豈因無才?聖門猶重德行故也。

兄可舉過去的極端的潘金蓮為婦解先鋒,晚生則取當下的樸實的老婦為人賢,怎無回應?然亦如上帖言,所是非者不同耳。

論語。里仁: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見賢思齊之義,是學習效法於他,而不是貪圖他人的成就。孔子之謂至聖,晚生雖百世亦不可及,然力有未逮,猶可敬而力學之。

又三千年怎無變化?晚生在您身上看到了那變化,而您則看到晚生故步自封不是?

感恩李兄不棄淺薄,所指教晚生當自省,謝過。
釣月仙裔
會員
 
文章: 59
註冊時間: 2008-10-13 09:18 PM
來自: 中臺大甲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0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