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找到《春江花月夜》在youtube 的三個演奏,各有特色:
(一)New Year Concert in the Golden Hall, Vienna, 1998. 中国中央民族乐团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ykgg5phVJE
(二)琵琶、古箏二重奏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rl_sbZfDg
(三)鋼琴獨奏
http://youtube.com/watch?v=7MBP8a4onJI
我聽得最多的是鋼琴,因為小女正在練習這首應考,差不多天天都在聽她彈,卻是越聽越有味道,並不生厭。她是土生,連中文都不太會說,那裡懂甚麼國樂,奇怪的是她的洋老師卻很讚賞這首音樂,每次我女兒recital 表演這首曲,洋人都很讚嘆。
我第一次聽鋼琴獨奏《春江花月夜》,是數年前,一位來自中國的鋼琴家名「許路加」演奏,深為嘆服,鋼琴可以彈出中國多種樂器的色彩,仿似琵琶、古箏的混合,妙不可言。許路家自己說他得蕭邦第四代真傳,曾在中國音樂學院當教授,一九七五年黎英海任副院長,許說曾協助他編寫《春江花月夜》的鋼琴譜。這位許教授,文革時,手指被打斷,吃盡苦頭,現在退隱溫哥華,是傳教士家庭出身,出家人不打誑語,我相信他不是吹牛的。
我對音樂是門外漢,鋼琴譜上沒有注明分段名稱,所以不知道「欸乃歸舟」是不是最後越彈越快那段。陳兄說他的樂譜是第七段,但我找到下面的資料卻是第九段,未知方家可否教我?
《陳子敬琵琶譜抄本》中之《夕陽簫鼓》一曲,已列有“回風、卻月、臨水、登山、嘯嚷、晚眺、歸 舟”七個小標題。李芳園之《潯陽琵琶》有“夕陽簫鼓、花蕊散迥風、關山臨卻月、臨山斜陽、楓荻秋聲、巫峽千尋、簫聲紅樹里、臨江晚眺、漁舟唱晚、夕陽影里 一歸舟”等十個小標題。1925年,上海大同樂會(1920年由鄭覲文創立)的柳堯章、鄭覲文將此曲改為絲竹合奏,同時根據《琵琶記》中的“春江花朝秋月 夜”更名為《春江花月夜》。此曲之小標題與李芳園所擬有所不同,是為︰“江樓鐘鼓、月上東山、風迥曲水、花影層台、水深雲際、漁歌唱晚、洄瀾拍岸、橈鳴遠 瀨、欸乃歸舟、尾聲”。解放後,又經多次整理改編,更臻完善,它那富有江南絲竹音樂特點的旋律,委婉優美;節奏流暢多變,極具東方的詩情畫意。深為國內外 听眾珍愛。
小弟也順道祝陳詞長身體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