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韻杜甫拗體詩之寄意...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Re: 借韻杜甫拗體詩之寄意...

文章醉雨 » 2013-10-02 09:09 PM

十四【秋思】(用杜甫〈灩澦〉韻)

野望黲淡城雲深,風飄晚田山更陰。
秋聲瑟瑟霧煙亂,蛩語悽悽朝夕吟。
何時餘恨隨春水,曉月流光蕩我襟。
舊夢猶疑不曾醒,當年天地皆黃金。
醉雨
會員
 
文章: 1490
註冊時間: 2002-02-26 06:02 PM
來自: 台北市

Re: 借韻杜甫拗體詩之寄意...

文章菉竹猗猗 » 2013-10-02 11:18 PM

問好這一帖的大家: )

終於有一帖可以大放浪大精彩了

(大精彩指的是諸位仁兄: )

又細細看過諸君大作...何妨瀟灑揮灑啊...蠹都能仙矣!!
菉竹猗猗
會員
 
文章: 1868
註冊時間: 2013-02-16 09:51 PM

Re: 借韻杜甫拗體詩之寄意...

文章李凡 » 2013-10-03 10:56 AM

菉竹猗猗 寫:問好這一帖的大家: )

終於有一帖可以大放浪大精彩了

(大精彩指的是諸位仁兄: )

又細細看過諸君大作...何妨瀟灑揮灑啊...蠹都能仙矣!!

-----
是呵,如此規模學習杜詩拗體七律,網絡上恐亦不多.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Re: 借韻杜甫拗體詩之寄意...

文章李凡 » 2013-10-03 11:06 AM

以下只一次過審檢,錯配恐在必然.只作參考.矛盾者以後發為是.〔*是正統合律句〕
由於是拗律,正統律詩之〔失〕全換為〔拗〕.若:拗對,拗黏.
十八首拗體七律中,全部收平韻,八句四聯五十六字,四或五韻.中二聯詞性基本對仗.
合律句有:83句.83/144=58%.乃是拗體七律的主要句式.但合律句多以拗救或不救表現.絕對律句很少.〔包括出句五連仄〕
非合律句有:61句.61/144=42%
拗對者有:33聯.33/72=46%.〔與合對者似乎平分秋色.只以前四字檢〕
拗黏者有:39處.39/54=72%.〔顯然是主流.只以前四字檢〕

下三平共20句,沒有下四平〔最多一首下三平有三句〕.下三平共生有一聯.1,3,7,8,10,16,六首無下三平
把每句第一字改成可平可仄.下三平有五種句式,如下:
通仄仄仄平平平。
通仄平仄平平平。
通平仄仄平平平。〔10 例〕
通平平仄平平平。〔2〕
〔皆符合四六異音常規,第四字必仄〕.


下三仄共25句,其中下五仄4句下四仄1句〔最多一首下三仄有三句〕.下三仄與下三平共生有七聯.4,13,14,三首無下三仄.十八首中每一首都會有下三平或下三仄
把每句第一字改成可平可仄.下三仄有五種句式,如下:
通平平仄仄仄仄,/通平平平仄仄仄,*
通仄平平仄仄仄,*
通平仄平仄仄仄 ,
通仄仄平仄仄仄,
〔另加五連仄一式:通平仄仄仄仄仄〕


下三平與下三仄共有45句.45/144=31% .約佔三分之一,是拗體七律最不必避的句式.

尾聯:
合律者有11聯.佔11/18=61%.
有一句合律者7例.〔對句下三平3例+2例,出句只一句下三仄不合律〕
只第16一首全不合律聯例.可能是最正統的一聯.


中二聯:
詞性對仗者是基本〔只以前四字檢〕.
合律聯:第二聯7例,第三聯9例.〔又第九首第三聯各自合律而拗對〕.二三聯皆合律者4例.
7例佔:7/18=39%;9/18=50%.
下三仄第二,三聯各7例,佔39%.下三平第二,三聯各4例,扣除合律聯句,佔57%.顯然:下三仄比平均值多,下三平比平均值少.
23句拗黏者有13例.13/18=72%.
45句拗黏者有12例.12/18=67%.
67句拗黏者有9例. 9/18=50%.中二聯以合律著又以拗黏著.
中二聯全拗律者6例.4首中二聯皆有一聯下三平收.僅第一第十二首無從.但第十二首第一句下三平收.第一首強戲為吳體之(愁)無.



首聯:
合律者只有3聯.佔3/18=17%
合律者出句8例.對句6例.
全不合律者有7聯. 〔其中五聯下三平[+1=6句]下三平〕
第二句下三平有5例,第一句下三平者有2例.
首聯顯然較不被重視.

=====
首聯:合律者只有3聯.佔3/18=17%
第二聯:合律聯7例,   7/18=39%
第三聯:合律聯9例.   9/18=50%
 二三聯皆合律者4例.   4/9=44%
 二三聯及前後拗黏更著.23句13例佔72%.45句12例佔67%.67句9例佔50%.
尾聯::合律者有11聯.佔11/18=61%.

〔又第九首第三聯各自合律而拗對〕.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Re: 借韻杜甫拗體詩之寄意...

文章李凡 » 2013-10-04 10:46 AM

拗體七律/秋槐
古槐邂逅偶之然,許我南柯太守緣.
揚州洞孔留歲月,著眼光景竟酣眠.
誰道此情盡幻幻,吾聽故事猶娟娟.
快樂或真隨得意,幽深一夢倩誰編.
〔此首并未依杜之拗律任何一首,候磚.此槐今在揚州,剛去過.但揚州若不以地名,拆字如何? 〕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Re: 借韻杜甫拗體詩之寄意...

文章醉雨 » 2013-10-05 03:13 AM

十五【秋思寄菉竹猗猗詞長】(用杜甫〈鄭駙馬宅宴洞中〉韻)

抱琴攜酒醉公子,扣寂妙旨鏗琅玕。
相勉春風好著力,先欺臘雪更耐寒。
道情遙知淡名色,款曲聊欲窮毫端。
意想秋深竹里跡,杯前月下聽珊珊。
醉雨
會員
 
文章: 1490
註冊時間: 2002-02-26 06:02 PM
來自: 台北市

Re: 借韻杜甫拗體詩之寄意...

文章李凡 » 2013-10-06 10:18 AM

更問著誰揮史筆,天門行跡幾堪書。

何時餘恨隨春水,曉月流光蕩我襟。
-----------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Re: 借韻杜甫拗體詩之寄意...

文章李凡 » 2013-10-06 10:24 AM

練習生 寫:也練習一首
拗體借韻寄深意,別趣內涵嗟未能。
挑燈讀書照倦眼 斷句閣筆看細蠅。
韻腳對仗勿差忒,古風體拗相因仍。
染翰成章且試練,戰惕戒慎如履冰。

----
拗律得意情綿綿,字韻端然格重編.
三平三仄不計較,拗對拗黏多結緣.
放寬近體校基準,摸索古風彷自然.
首聯無謂尾聯慎,嘗試讀吟聞道先.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Re: 借韻杜甫拗體詩之寄意...

文章龍文鴛侶 » 2013-10-06 11:06 AM

李凡 寫:以下只一次過審檢,錯配恐在必然.只作參考.矛盾者以後發為是.〔*是正統合律句〕
由於是拗律,正統律詩之〔失〕全換為〔拗〕.若:拗對,拗黏.
十八首拗體七律中,全部收平韻,八句四聯五十六字,四或五韻.中二聯詞性基本對仗.
合律句有:83句.83/144=58%.乃是拗體七律的主要句式.但合律句多以拗救或不救表現.絕對律句很少.〔包括出句五連仄〕
非合律句有:61句.61/144=42%
拗對者有:33聯.33/72=46%.〔與合對者似乎平分秋色.只以前四字檢〕
拗黏者有:39處.39/54=72%.〔顯然是主流.只以前四字檢〕

下三平共20句,沒有下四平〔最多一首下三平有三句〕.下三平共生有一聯.1,3,7,8,10,16,六首無下三平
把每句第一字改成可平可仄.下三平有五種句式,如下:
通仄仄仄平平平。
通仄平仄平平平。
通平仄仄平平平。〔10 例〕
通平平仄平平平。〔2〕
〔皆符合四六異音常規,第四字必仄〕.


下三仄共25句,其中下五仄4句下四仄1句〔最多一首下三仄有三句〕.下三仄與下三平共生有七聯.4,13,14,三首無下三仄.十八首中每一首都會有下三平或下三仄
把每句第一字改成可平可仄.下三仄有五種句式,如下:
通平平仄仄仄仄,/通平平平仄仄仄,*
通仄平平仄仄仄,*
通平仄平仄仄仄 ,
通仄仄平仄仄仄,
〔另加五連仄一式:通平仄仄仄仄仄〕


下三平與下三仄共有45句.45/144=31% .約佔三分之一,是拗體七律最不必避的句式.

尾聯:
合律者有11聯.佔11/18=61%.
有一句合律者7例.〔對句下三平3例+2例,出句只一句下三仄不合律〕
只第16一首全不合律聯例.可能是最正統的一聯.


中二聯:
詞性對仗者是基本〔只以前四字檢〕.
合律聯:第二聯7例,第三聯9例.〔又第九首第三聯各自合律而拗對〕.二三聯皆合律者4例.
7例佔:7/18=39%;9/18=50%.
下三仄第二,三聯各7例,佔39%.下三平第二,三聯各4例,扣除合律聯句,佔57%.顯然:下三仄比平均值多,下三平比平均值少.
23句拗黏者有13例.13/18=72%.
45句拗黏者有12例.12/18=67%.
67句拗黏者有9例. 9/18=50%.中二聯以合律著又以拗黏著.
中二聯全拗律者6例.4首中二聯皆有一聯下三平收.僅第一第十二首無從.但第十二首第一句下三平收.第一首強戲為吳體之(愁)無.



首聯:
合律者只有3聯.佔3/18=17%
合律者出句8例.對句6例.
全不合律者有7聯. 〔其中五聯下三平[+1=6句]下三平〕
第二句下三平有5例,第一句下三平者有2例.
首聯顯然較不被重視.

=====
首聯:合律者只有3聯.佔3/18=17%
第二聯:合律聯7例,   7/18=39%
第三聯:合律聯9例.   9/18=50%
 二三聯皆合律者4例.   4/9=44%
 二三聯及前後拗黏更著.23句13例佔72%.45句12例佔67%.67句9例佔50%.
尾聯::合律者有11聯.佔11/18=61%.

〔又第九首第三聯各自合律而拗對〕.


李兄,此番研究,可謂是辛苦備極。

得出此等結論,似乎是純統計學上的概率問題。

龍文以為,古風式七律的根本,其實不在於格律上的幾平幾仄,如果把這個研究出來的作為定律來規範古風式七律,似乎將會陷入另外一個怪圈。

龍文以為古風式七律,其精神實質乃在於不拘泥于既有的平仄範式,完全以文從字順方面去著力,下功夫,著力于詩句內容的表現力量。而絕非以單純的三平三仄等等的樣式來統論古風式七律。如此的話,只能是見皮而不見其骨。如此模仿下去的話,那麼又何嘗不是套上另外一套枷鎖來跳舞呢?

所以,龍文理解的古風式七律,只是一種補充,絕非後世江西派非得以拗來求其峭硬,如果不追求詩句內容的表現力量,那麼一切範式都是假的。每個字完全合律的七律,如果沒有內容上的表現力量,那麼同樣也是蒼白的,也是不成功的。

龍文以為兄長此番研究,實在有誤導之嫌,容易讓初學者墜入迷云霧瘴之中而不能自拔。

重複一下龍文理解的古風式七律,其精神實質乃在於不拘泥于既有的平仄範式,完全以文從字順方面去著力,下功夫,著力于詩句內容的表現力量。
龍文鴛侶
會員
 
文章: 400
註冊時間: 2005-11-18 06:34 PM
來自: 上海

Re: 借韻杜甫拗體詩之寄意...

文章李凡 » 2013-10-06 01:53 PM

謝謝龍文兄回應,對此種一千多年來沒解決的東東,我們只有討論之意,并無結論之想.只欲在討論中得到朋友的教益.

龍兄說:得出此等結論,似乎是純統計學上的概率問題。
---
此句一半對一半錯:我在標明各首平仄時開宗明義說明是統計,這點與君相同.但從沒有誰說是結論.即使此帖繼續到最後亦不會是結論.所以:得出此等結論,是誤讀.〔以後若有時間,我會把統計分析,但亦只是分析,不會有結論.〕

龍文:以為古風式七律,其精神實質乃在於不拘泥于既有的平仄範式,完全以文從字順方面去著力,下功夫,著力于詩句內容的表現力量。而絕非以單純的三平三仄等等的樣式來統論古風式七律。如此的話,只能是見皮而不見其骨。如此模仿下去的話,那麼又何嘗不是套上另外一套枷鎖來跳舞呢?
---
這裡的朋友是以先和十八首〔實際是模彷〕,再討論其他.我只是先統計了一下,以便大家不再費心神.〔但誤判出錯似在必然〕我的最後二首是不依杜詩的.最後一首是自己對拗律音色的一些看法,相信練習生的一首亦是.但并非結論.必須說明一下,〔是我自己的觀點,不涉其他人〕我比較認同葉嘉瑩教授的’杜甫拗體七律’〔并不選用王力先生的’古風式七律’,而完全忽略前人的’吳體’的概念.

龍文兄又說:以為兄長此番研究,實在有誤導之嫌,容易讓初學者墜入迷云霧瘴之中而不能自拔。
---
此情況實不存在:我們反覆強調討論杜甫拗體七律,必須是在熟悉近體詩格律,并有相當習作的基礎,而存求變之心者.故實與初學者無涉.此帖貼於〔詩薈〕而非新秀版亦緣於此.因此龍兄過慮了.

龍文:古風式七律,只是一種補充,絕非後世江西派非得以拗來求其峭硬,如果不追求詩句內容的表現力量,那麼一切範式都是假的。每個字完全合律的七律,如果沒有內容上的表現力量,那麼同樣也是蒼白的,也是不成功的。
---
目前肯定是一種補充,可能連這也說不上.以後看造化,大家只是在求認識其真與變.至於以拗求其峭硬.至少我不是.不然亦不會以秋為題連續...

這帖討論的東西并無對錯之分,但有先後之別.矛盾處,以後發為是.
至於內容,是老生常談了.正宗七律何嘗不如是? 

龍兄最後說:重複一下龍文理解的古風式七律,其精神實質乃在於不拘泥于既有的平仄範式,完全以文從字順方面去著力,下功夫,著力于詩句內容的表現力量。
----
如此與彷古風區別只在字句.我們來討論的是葉嘉瑩教授所說:“像這樣的詩,其所把握的,乃是形式與內容相結合的一種原理原則.雖然不遵守格律的拘板的形式,卻掌握了格律的精神與重點。”
不遵守格律的拘板的形式,格律的精神與重點。此可能找不到,但是尋覓者的希望.至於平仄服從內容此類口頭禪,是一切詩詞曲賦,..的重點,并非此帖的重點.
*****
這是一個舊課題新演譯.由於今之新演譯大大超出前人的範疇,其中尤以當今詩詞界首席葉嘉瑩教授最受著目.歡迎龍文兄加入討論...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Re: 借韻杜甫拗體詩之寄意...

文章龍文鴛侶 » 2013-10-06 02:16 PM

我認為擔心是必要的。

因為此前就不斷有人標榜吳體而不斷標新炫異于此而不知自拔者。

我認為所謂吳體,其實就是無體的諧音。根本就是沒有任何體例的意思,沒有任何章法,沒有任何範式,所謂才叫戲為無體。

至於李兄不斷探討平仄,幾平幾仄,幾個合乎律句,等等,這會讓人不自覺的墜入平仄粘對拗失的誤區,而看不到問題的根本在於練字,煉句,煉內容,煉詩句的表現力量這個根本性的問題。所謂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這種現象還是很普遍的。

或許如李兄所祈願的,龍文的擔心是杞人之憂吧。
龍文鴛侶
會員
 
文章: 400
註冊時間: 2005-11-18 06:34 PM
來自: 上海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2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