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ncf 寫:小發 寫:漸字,雖有平仄兩讀,但不相通,
日漸遲之漸有徐進之意,是仄聲,
此處可再斟酌。
謝謝
小發詞長,漸字末學於此亦苦思許久,未敢確之,試一己見請指正
依國語辭典,似乎動詞為平,副、名詞為仄
全唐詩可能用平處例
石 溪 流 已 亂 , 苔 徑 人 漸 微 ﹍﹍﹍王昌齡(好像用拗不確定)
並 抽 新 筍 色 漸 綠 ,迥 出 空 林 雙 碧 玉 ﹍﹍﹍李頎
出 浦 風 漸 惡 ,傍 灘 舟 欲 橫 ﹍﹍﹍孟雲卿
自 愜 觀 書 興 ,何 漸 秉 燭 遊 ﹍﹍﹍韋應物
月 漸 紅 燭 淚 ,花 笑 白 頭 人 ﹍﹍﹍ 武元衡
……等
以上敬請再示下解惑,謝謝!
送東林廉上人歸廬山 王昌齡
石溪流已亂,苔徑人漸微。日暮東林下,山僧還獨歸。
昔為廬峰意,況與遠公違。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
會尋名山去,豈復望清輝。
雙筍歌送李回兼呈劉四 李頎
並抽新筍色漸綠,迥出空林雙碧玉。春風解籜雨潤根,一枝半葉清露痕。
為君當面拂雲日,孤生四遠何足論。再三抱此悵為別,嵩洛故人與之說。
汴河阻風 孟雲卿
清晨自梁宋,挂席之楚荊。出浦風漸惡,傍灘舟欲橫。
大河噴東注,群動皆窅冥。白霧魚龍氣,黑雲牛馬形。
蒼茫迷所適,危安懼暫寧。信此天地內,孰為身命輕。
丈夫苟未達,所向須存誠。前路捨舟去,東南仍曉晴。
夜對流螢作 韋應物
月暗竹亭幽,螢光拂席流。還思故園夜,更度一年秋。
自愜觀書興,何漸秉燭遊。府中徒冉冉,明發好歸休。
春 分 與 諸 公 同 宴 呈 陸 三 十 四 郎 中 武元衡
南 國 宴 佳 賓 , 交 情 老 倍 親 。 月 漸 紅 燭 淚 , 花 笑 白 頭 人 。
寶 瑟 常 餘 怨 , 瓊 枝 不 讓 春 。更 聞 歌 子 夜 , 桃 李 豔 妝 新 。
-----------------------------------------
漸字不能依詞性來辨平仄,而是用字義來區分。
詞長所舉的例子,前三首都是古體,意思都有徐進、次第之意,因此可以斷定是仄聲。而且古體詩除了韻腳字,一般不用來判斷平仄的佐據。
其他兩首的漸都是平聲,意思分別是:
「自愜觀書興,何漸秉燭遊。」─這裡的漸應作沉浸意。
「月 漸 紅 燭 淚 , 花 笑 白 頭 人 。 」─這裡的漸應作漸染之意。
另外可用反論法,漸作仄聲之義,依辭海所列有五:水名、徐進、卦名、劇也、引進通導,這幾個意思套到這兩首詩都不可解,由此也可判斷這兩個地方漸字的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