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有“孤平拗救”之說,那么拗救就不能算出律。有人形容拗救好比雜技演員從高空中忽然落地一樣,在觀衆的驚駭中又突然化險爲夷。看了更耐人尋味。在孤平拗救中還有小拗可救可不救之說,既“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式中,第五字拗可不救。變成“平平仄仄仄平仄”如大拗既第六字拗,是必須救的。這在唐詩中不勝枚舉。還有一種特殊句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可以變爲“仄仄平平仄平仄”雖然從句式看,尾三字孤平,但這也是允許的。以上這種格式在唐宋詩中也是常見的,也可以算是一種正規格式。如下例;
月夜……杜甫
今夜鹿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這首詩第三句“遙憐小兒女”就用的是”平平仄平仄”的格式。第七句“何時倚虛幌”也是用的這種格式。如在下例七言詩中;
郊行既事……(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圍。
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台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飛。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防遊衍莫忘歸。
這首詩中第七句“況是清明好天氣”用的是“仄仄平平仄平仄”的格式。
以下這些都是孤平拗救的凡例。
杜甫《奉濟驛重送嚴公》的首聯。《孤雁》的首聯。白居易《草》的頷聯。李商隱《登樂遊原》的首聯。李白《贈孟浩然》首聯。《送友人》尾聯。韓愈《祖席》頷聯。孟浩然《留別王維》首聯。《與諸子登峴山》首聯(大拗救)。崔塗《除夜有懷》頸聯大拗救。李商隱《落花》首聯與頸聯大拗救。陸遊《夜泊水村》頸聯大拗救。杜甫《蕃劍》首聯大小拗救。
象以上的例子是很多的。所以不能以不是“常法”之說來排斥拗救。,只要滿足拗救的條件,能煉好字,練好句,有一個好的意境,是沒必要“避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