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歸寫意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文章無為 » 2005-03-08 02:09 AM

五首詩讀來挺舒服,難得﹗
無為
會員
 
文章: 1102
註冊時間: 2002-04-15 12:16 AM

文章李凡 » 2005-03-10 01:03 AM

我較喜歡起聯及結聯.
霧裡鶯聲仔細聽,東君到處說曾經,
人間底事休相問,霧裡鶯聲仔細聽。

轆轤體首聯結聯能相呼應是考功夫的.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文章李微謙 » 2005-03-11 11:50 PM

怎一個好字了得! :-o
再加個讚字 :-P
漱心齋
醉月何時已 凝眸幾度傷
李微謙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940
註冊時間: 2002-03-01 12:30 AM
來自: 予豈好辯齋

文章哀駘它 » 2005-03-12 01:47 PM

李凡吟長大雅評論:
“轆轤體首聯結聯能相呼應是考功夫的”
不才陋俗,側見《緗素雜記》所云:“凡詩用韵有數格,一曰葫蘆,一曰轆轤,一曰進退。葫蘆韵者先二後四,轆轤韵者雙出雙入,進退者一進一退。”故生疑惑。
請教
諸吟長:島上所謂“轆轤體”定義為何?
卞吟長大作是否為“轆轤體”?先此拜教!
哀駘它
會員
 
文章: 466
註冊時間: 2003-12-16 10:33 AM

文章卞思 » 2005-03-12 11:29 PM

這組詩是仿網上東遨先生的詩作形式寫的,只聽人說像這樣的寫法就叫轆轤體,我對轆轤體並無深究,不知然否。
微雪齋
許借冰心添綠硯,紅梅枝下荷鋤來。
卞思
會員
 
文章: 3518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18 AM

文章風雲 » 2005-03-13 12:14 AM

查了字典,其解釋如下:
一種律詩用韻的方法。律詩中第二、第四句如果用甲韻,則第六、第八兩句須用與甲韻相通的乙韻。如先用七虞韻,則後可用六魚韻。因其用韻雙出雙入,此起彼落,有似轆轤,故稱為「轆轤格」。或稱為「轆轤韻」。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文章哀駘它 » 2005-03-13 01:40 PM

敬覆
卞思、風雲二吟長,忱謝賜教!
辭典說法與《緗素雜記》所言一致。則轆轤體為用韻之事,非指此種格式。大陸亦有指為轆轤體者。不知持說者根據何在,極想知道。

黃庭堅《謝送宣城筆》
宣城變樣蹲鶏距,諸葛名家捋虎鬚;
一束喜從公處得,千金求買市中無。
沒投墨客摩蝌蚪,勝與朱門飽蠹魚;
愧我初無草玄手,不將閑寫吏文書。

前半“七虞”,後半“六魚”,此所謂轆轤體也。
哀駘它
會員
 
文章: 466
註冊時間: 2003-12-16 10:33 AM

文章哀駘它 » 2005-03-13 02:11 PM

對于“轆轤體”,吟壇有以下三種說法:
1、一進一退用韻法。
2、頂針體:如周作人氏《偶作諧詩用轆轤體云:春風狂似虎,似虎不吃人。吃人亦無法,無法管風神。》
3、即輾轉用成句之格式。如本論壇有寒釣吟長所作《和曹某某先生轆轤體八秩抒懷原韻》(發表于2004-6-24本版)

“一事不知,儒者之恥”,想眾口如此,必各有所說,尚祁博達君子不吝金玉!
哀駘它
會員
 
文章: 466
註冊時間: 2003-12-16 10:33 AM

文章哀駘它 » 2005-03-13 02:42 PM

再談轆轤體:唐人未見以此為詩題者,宋代陸放翁、楊誠齋喜用之。而
楊萬里 《重九日雨仍,菊花未開,用轆轤體》
良 辰 巧 與 賞 心 違 ,  四 者 能 并 自 古 稀 。
恰 則 今 年 重 九 日 ,  也 無 黃 菊 兩 三 枝 。
閉 門 幸 免 吹 烏 帽 ,  有 酒 何 須 望 白 衣 。
政 坐 滿 城 風 雨 句 ,  平 生 不 喜 老 潘 詩 。
一首,“違”“稀”“衣”(五微)“枝”“詩”(四支),此乃進退體也。誠齋表作轆轤,則宋時此體尚未定型。
哀駘它
會員
 
文章: 466
註冊時間: 2003-12-16 10:33 AM

文章李凡 » 2005-03-14 02:53 PM

哀駘它詞長:
轆轤體之出處,并未深究.但肯定不同於用韻變格之轆轤格.

初接觸此體大概是本網前身無為兄主持之〔雅軒〕及德儒兄主持之〔環球〕.後來才發現此詩體己甚流傳,在較大型之詩網皆可見蹤跡,只要在此等網站打入〔轆轤〕應可找到實例.亦可以〔轆轤体〕在網上查尋,可見有日韓詩壇實例.

〔清風書齋〕http://xz4.2000y.net/112008/index.asp?xAction=xReadNews&NewsID=1362是這樣解釋的:
轆轤體〕雜體詩名。律體為八句五韻,作此體者須作五言或七言律詩五首,將第一首起韻的第一句全句,分別置於其他四首押韻的四個位置中,在第二首為第二句,第三首為第四句,第四首為第六句,第五首為末句,即第一首首句與第五首末句相同。五首的韻節如轆轤旋轉而下,故名。
但據我所知,尚有人作八首律詩〔三首仄韻〕,亦有人用作絕句的.更有人只變換韻字〔即把第一首之第二韻字作第一韻,第三韻字作第二韻,...第一韻字成第尾韻〕.

此詩體或者只是近代新興之趣詩類,據說大貪官和珅亦有所作,不過恐是牽強附會的.此詩體借用轆轤名大概是取轆轤回旋往復之意.故數首之中應主題一致,互為呼應.而其形式及內容頗能了人別樣的感受,估計可流傳下去.

李凡不慎言.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文章李德儒 » 2005-03-15 06:22 AM

如以我所知,現在大陸上的和海外的〔轆轤體〕,都是如李凡兄所言。
哀駘它所說的【前半“七虞”,後半“六魚”,】的進退或轆轤,皆因現在大陸用的是新韻,還有差不多百分之八十的人都通韻。像雅集和台灣的一韻到底已經較少。所以七虞六魚所寫的,皆稱通韻。
哀駘它詞長提出來討論的,相信也有很多人得益。(小弟也是其中一個)
李德儒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4428
註冊時間: 2002-02-25 11:34 AM
來自: 紐約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