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楚狂 » 2012-12-21 08:19 AM
前曾於《詩薈》欄中,貼過一帖,言及【下平11尤】的平聲「不」字,用在句尾,表示「不定、疑問」語氣;將這篇重新補綴於後,供「有心」者參考。如此一來,「平、上、去」三聲的「不確定」意義的「語尾助詞」用法及詩例齊全,方便後來者查找。
唐代近體詩則有:
唐‧劉禹錫〈和令狐相公言懷寄河中楊少尹〉
章句慚非第一流,世間才子昔陪游。吳宮已歎芙蓉死,邊月空悲蘆管秋。
任向洛陽稱傲吏,苦教河上領諸侯。石渠甘對圖書老,關外楊公安穩不?
唐‧白居易〈夢微之〉
夜來攜手夢同遊,晨起盈巾淚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陽草樹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阿衛韓郎相次去,夜臺茫昧得知不?
宋代則有:
宋‧黃庭堅〈次韻寄藍六在廣陵〉
聖學相期滄海頭,當時各倚富春秋。班揚文字初無意,滕薛功名自不優。
焦尾朱弦非眾聽,南山白石使人愁。傳聲為向揚州問,相憶猶能把酒不?
宋‧陸游〈題湖邊旗亭〉
春色初回杜若洲,佳人又典鷫鸘裘。八千里外狂漁父,五百年前舊酒樓。
渡口遠山顰翠黛,天邊新月掛瓊鉤。回頭笑向紅塵說,也有閒愁到此不?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