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韻張問陶梅花詩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文章心受寺言 » 2011-04-16 11:02 PM

拜讀詞長此八作,只能說:佳品、豈一讚字了得!
只是細品再三,覺有一處詞長或可斟酌。
此八作其中尤以此句:韻比瀟湘院裡竹,格齊衡岱嶺肩松。
份外出奇,搭配結句:絕知俗世丹青手,最是風華畫不濃。
更顯別具巧思,令人低吟再三。,奈巧思處卻又突顯出一絲瑕疵,
"院裡竹"三仄,末學淺見如代以院中竹倒不失補足此憾處之法,
但如院可易為館則當更不失其真。

設若詞長所引處為黛玉之居所,那瀟湘館更貼其處所名稱。些許淺見如有冒犯,尚祈莫怪!

末謝詞長此八作供末學細品低吟!
心受寺言
會員
 
文章: 9
註冊時間: 2011-04-13 11:18 PM

文章卞思 » 2011-04-17 04:05 PM

謝謝心受詞長!

末三仄的問題我自己閒詠時較不避諱,所以沒用特拗去救它。

不過非常謝謝您的指教。^__^
微雪齋
許借冰心添綠硯,紅梅枝下荷鋤來。
卞思
會員
 
文章: 3518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18 AM

文章木甫 » 2011-04-17 06:16 PM

卞思 寫:謝謝心受詞長!

末三仄的問題我自己閒詠時較不避諱,所以沒用特拗去救它。

不過非常謝謝您的指教。^__^


三仄尾唐宋詩多見,不以為病。如『潮平兩岸闊』,『悵望千秋一灑淚』等句。
http://blog.sina.com.cn/mupuboke
城中歲月,海上心情。
木甫
會員
 
文章: 160
註冊時間: 2008-12-14 07:02 PM
來自: 粵人

文章楚狂 » 2011-04-18 11:07 AM

心受寺言 寫:拜讀詞長此八作,只能說:佳品、豈一讚字了得!
只是細品再三,覺有一處詞長或可斟酌。
此八作其中尤以此句:韻比瀟湘院裡竹,格齊衡岱嶺肩松。
份外出奇,搭配結句:絕知俗世丹青手,最是風華畫不濃。
更顯別具巧思,令人低吟再三。,奈巧思處卻又突顯出一絲瑕疵,
"院裡竹"三仄,末學淺見如代以院中竹倒不失補足此憾處之法,
但如院可易為館則當更不失其真。

設若詞長所引處為黛玉之居所,那瀟湘館更貼其處所名稱。些許淺見如有冒犯,尚祈莫怪!

末謝詞長此八作供末學細品低吟!



近體詩於聲調特為重視,求其吟詠之間有抑揚頓挫沉鬱之妙。
清‧朱彝尊氏謂老杜律詩單句,句腳必上、去、入皆全,此即「四聲遞用法」。
例如:
杜甫〈詠懷古跡‧二〉詩: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雲雨荒臺豈夢思。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單數句句腳:悲(上平聲四支,入韻)、淚(去聲4寘)、藻(上聲19皓)、滅(入聲9屑),格律分別為「平去上入」,可證朱彝尊氏所說。
即使是第三句末三字:「一灑淚」,下三仄落腳為「七言仄起出句」之「單拗句」,對句可不救。落句格律為「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五字「不」字若易平救轉則形成「下三平」,為古體句式,不合近體詩律。
相關論述請見 藥樓 遺書《古典詩的形式結構》P.111。

但即使單拗句用下三仄落腳,但此三個仄聲字,仍然間用「上去入」,個人認為此法於聲律可謂出神入化。
一(入聲4質)、灑(上聲9蟹)、淚(去聲4寘)


卞思 女史步韻八首之六,頸聯:「韻比瀟湘院裡竹,格齊衡岱嶺肩松。」
七言仄起出句「院裏竹」用下三仄,亦單拗也,故落句可不救。
院(去聲17霰)、裏(上聲4紙)、竹(入聲1屋),三個仄聲「上去入」間用,如古人所言「音律精微」,已得老杜筆法。


由於近人使用北京話做為通行溝通語言,「入聲」已派入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調,今人多已不能分辨。
個人認為對於「入聲字」猶須謹慎,入聲「短促急收藏」,於聲律中獨具調節氣韻之妙。
此為個人觀點。



清‧董文渙在《聲調四譜》中論之更詳。謂老杜律詩單句之句末,四聲遞用,且每句句中,皆備四聲,故音律精微。

其實唐人近體詩中,無論絕律,一句中「平上去入」四聲具備之例不少;即使仄聲連用,亦「上去入」三聲間用之。
舉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證之: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平上平平去入平,平平去入上平平)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入平平上平平去,入去平平上入平)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文章卞思 » 2011-04-19 12:29 PM

謝謝木甫兄與楚狂兄補充解說。

律詩四聲遞用法,卞思也只能勉力偶得之,楚狂兄謬讚,卞思不敢當啊!

再次謝謝兩位。
微雪齋
許借冰心添綠硯,紅梅枝下荷鋤來。
卞思
會員
 
文章: 3518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18 AM

文章嗥月者 » 2011-04-20 09:58 AM

問候姊姊﹗

梅花八詠﹐甚有韻味。拜讀了﹗
嗥出天邊月﹐又何如
嗥月者
會員
 
文章: 1619
註冊時間: 2003-07-06 10:14 AM
來自: 美國

文章心受寺言 » 2011-04-20 11:08 PM

感謝眾詞長,實因卞思詞長此八作盡是妙句環環相黏,
而又以:韻比瀟湘院裡竹,格齊衡岱嶺肩松。
份外出奇,瀟湘對衡岱,隱有以二水對二山,如再看作瀟湘竹、衡岱松,又隱有黛玉美人竹對君子松之感!
而黛玉居所實為瀟湘館,故末學方有假設詞長所援引處是否有隱含瀟湘館中黛玉竹之意涵!那麼"院"字實可斟酌!


另關於下三仄末學亦知層出不窮,姑且就此不論,但倒想順問許多末學想不透的五絕..

向晚意不適, (仄仄仄仄仄)
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這詩作是否唐詩歸類錯(五絕)?應算古詩類吧?還是..?

美人捲珠簾,下平聲 十四鹽
深坐蹙蛾眉;上平聲 四支
但見淚痕濕,
不知心恨誰?上平聲 四支

此五絕平仄也怪..但更怪的是韻腳!...是押何韻..看來唐詩本肯定有誤。還是真李白失誤?(不太可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此作應當也算古詩類吧?...五絕體也差很多..

就不再例舉!末祝各位詞長
順心如意!
心受寺言
會員
 
文章: 9
註冊時間: 2011-04-13 11:18 PM

文章樂齋 » 2011-04-21 12:19 AM

嘗從詩友處聽聞此句平仄拗救之說如下:

向晚意不適, (仄仄仄仄仄)
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首句格律原應作仄仄平平仄。
第三字不論,可換平為仄,即成仄仄仄平仄。
第四字換平為仄而為仄仄仄仄仄,故於下句救之。
次句格律原應作平平仄仄平,第三字換仄為平,所以救上句第四字也。

至如李太白詩作,詩固佳也,然其詩作格律,概不予置評。
<悅讀幽夢影十分鐘>,五南出版社,2013/05/25
樂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2114
註冊時間: 2004-01-17 08:54 PM
來自: 樂齋

文章楚狂 » 2011-04-21 12:13 PM

絕句者,有謂短句、斷句、截句者,以「截句」最為傳神;四句體小詩,能有「截然而止」之餘韻,令「意在言外」。
絕句產生在律詩之前,故有人謂絕句之「截句」稱謂,乃「截取」律詩中的四句而成詩體;呃,參考就好。近人考證認為始於六朝小詩,再加上齊永明聲律的講究,絕句乃講平仄。

清‧董文煥《聲調四譜》:「五絕之法雖仿自齊梁,但黏對尚未有定。唐人此體乃有『律絕』、『古絕』、『拗絕』之判。」
律絕者,平仄合乎平起格或仄起格定式之絕句。王維〈送別〉:「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全詩合律是也。
古絕者,不調平仄的四句詩,與古詩相同。李白〈夜思〉:「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全首平仄拗亂不合律是也。
拗絕者,不講黏對的絕句。王維〈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反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四句均入律,但失黏失對是也。

清‧蘅塘退士孫洙輯《唐詩三百首》另收用樂府題寫成歌行體的絕句,名曰「樂府絕」,以入樂為主。唐人新樂府,大抵平仄合律,受律詩影響也。
如盧綸〈塞下曲‧四之三〉:「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是也。


單以七律言,要一直到初唐才「漸次」發展建立。盛唐初期,七律體裁尚未為當世所重。《全唐詩》收李白七律僅四首:登金陵鳳凰臺、送賀監歸四明應制、別中都明府兄、寄崔侍御,除〈送賀監歸四明應制〉合律外,餘三首失黏。
《全唐詩》收孟浩然七律僅三首:登安陽城樓、登萬歲樓、除夜有懷

李、孟皆玄宗時人,盛唐天寶之盛,何及如此?要到老杜一出,講黏對、拘對仗、鎔聲裁律、約句準篇,律詩始大盛。
清‧方東樹《七律通論》謂:「初唐章法句法皆備,惟聲響色澤,猶帶齊梁。盛唐之後,厥有兩派,演為七家。」

兩派者,一曰杜子美,如太史公文。一曰王摩詰,如班孟堅文。
七家者,在唐李義山,兼杜甫王維兩家之長;在宋為黃庭堅、陸游兩家;在明為李夢陽、李攀龍、錢謙益、陳子龍諸人。
最後由 楚狂 於 2011-04-22 10:40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文章楚狂 » 2011-04-21 12:59 PM

To:心受寺言

不管你「愛詩」或不愛詩
這個欄位是 卞思 女史發表〈步韻張問陶梅花詩〉八首所在,如有其他詩、詞疑問或覃思卓見,不關梅花詩者,
宜移往【留言版】或【詩詞講堂】去發表高見。

我等因汝之言在此大放厥詞,言不及 卞思 詞長詩意,皆唐突佳人是也。

罪過!罪過!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文章樂齋 » 2011-04-21 09:16 PM

心受寺言詞長頗有求真求善之心,相信卞思姐定不見怪。
不過,楚狂詞長所說的也頗有道理,
這類議題還是移往[詩詞講堂]討論較佳,以表尊重。
謝謝二位。
最後由 樂齋 於 2011-04-22 11:12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悅讀幽夢影十分鐘>,五南出版社,2013/05/25
樂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2114
註冊時間: 2004-01-17 08:54 PM
來自: 樂齋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Google [Bot] 和 14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