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 叩屈原祠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文章古董 » 2009-05-29 07:45 PM

維仁 老師示到"然而比對古人詩句,似乎也不盡然如此。" , 敝人亦為感同。然請老師試看 全唐詩 中「背世返能厭俗態,偶緣猶未忘多情。」「早與元妃慕至化,同躋靈嶽訪真仙。」「萬箭千刀一夜殺,平明流血浸空城。」「若遣花開只笑妾,不如桃李正無言。」「陶令門前四五樹,亞夫營裏百千條。」「聞道皇恩遍宇宙,來時歌舞助歡娛。」「歲歲相傳指樹日,翩翩來伴慶雲翔。 」「願得長繩系取日,光臨天子萬年春。 」「花鏤黃山繡作苑,草圖玄灞錦為川。」「喜遇天文七曜動,少微今夜近三台。」「為見行舟試借問,客中時有洛陽人。」「為謝同僚老博士,范雲來歲即公卿。」「世業偏臨七裏瀨,仙遊多在四明山。」「更道玄元指李日,多於王母種桃年。」「此別應須各努力,故鄉猶恐未同歸。」「卜築應同蔣詡徑,為園須似邵平瓜。」「疇昔常聞陸賈說,故人今日豈徒然。」「天闕因將賀表到,家鄉新著賜衣還。」「南北東西各自去,年年依舊物華新。」「為問中華學道者,幾人雄猛得寧馨。」... 有抝救者甚多,不勝枚舉。 假面兔 詞長所提 杜甫 名句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 私以為其已在對句用三平尾"不同時"救出句"一灑淚",又 杜甫 詩作似乎尚牽涉「吳體」。
手中金錫 振開地獄之門

掌上明珠 光攝大千世界
古董
會員
 
文章: 1110
註冊時間: 2008-06-27 02:43 PM
來自: 嘉義

文章風雲 » 2009-09-30 10:46 PM

古董詞長所舉「出句第五字拗仄,對句第三字改為平聲以救」,
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在下孤陋寡聞,從未見過此種拗救法,請問此法見於何書?
全唐詩之數量極多,出現此種例子並不難,但不能因為能找出例子便說有此種拗救法。

又杜甫名句「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一句「不同時」為「仄平平」,並非三平尾。「不」字用於句尾,解為「否」之意方為平聲字。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文章古董 » 2009-09-30 11:25 PM

風雲 詞長吟安 ~

「出句第五字拗仄,對句第三字改為平聲以救」尚未查得何家書中錄載,僅為敝人研究心得,實待考證。

另詞長所示 ~「不」字用於句尾,解為「否」之意方為平聲字。

詞長且看

白 居 易【賦 得 古 原 草 送 別】
離 離 原 上 草 ,一 歲 一 枯 榮 。
野 火 燒 不 盡 ,春 風 吹 又 生 。
遠 芳 侵 古 道 ,晴 翠 接 荒 城 。
又 送 王 孫 去 ,萋 萋 滿 別 情 。

頷聯出句『不』字並未用於句尾解為「否」之意,然為平聲字。
手中金錫 振開地獄之門

掌上明珠 光攝大千世界
古董
會員
 
文章: 1110
註冊時間: 2008-06-27 02:43 PM
來自: 嘉義

文章釣月仙裔 » 2009-09-30 11:29 PM

拗不拗?救不救?

先問擇字煉句成篇否?

作後不達鍛煉之功,於詩先求拗救之理

豈非本末倒置?

淺見,對事不對人。
最後由 釣月仙裔 於 2009-10-01 12:24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有意無意?率性而已。
釣月仙裔
會員
 
文章: 59
註冊時間: 2008-10-13 09:18 PM
來自: 中臺大甲

文章風雲 » 2009-09-30 11:33 PM

野 火 燒 不 盡 ,春 風 吹 又 生 。

上句是拗句,下句「吹」字救之,格律並無問題。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文章小發 » 2009-10-01 02:40 PM

古董 寫:風雲 詞長吟安 ~

「出句第五字拗仄,對句第三字改為平聲以救」尚未查得何家書中錄載,僅為敝人研究心得,實待考證。

另詞長所示 ~「不」字用於句尾,解為「否」之意方為平聲字。

詞長且看

白 居 易【賦 得 古 原 草 送 別】
離 離 原 上 草 ,一 歲 一 枯 榮 。
野 火 燒 不 盡 ,春 風 吹 又 生 。
遠 芳 侵 古 道 ,晴 翠 接 荒 城 。
又 送 王 孫 去 ,萋 萋 滿 別 情 。

頷聯出句『不』字並未用於句尾解為「否」之意,然為平聲字。

古董詞長以這種方式判斷字的平仄,實在令人不解,
字本來就有其平仄,只會因其字義不同而讀仄或平,不會因為在詩中的位置而改變,若只因為在詩句中的位置須平讀,就判該字為平聲,那聲韻豈非大亂?
潮聲聽不盡,縹緲在雲端。
小發
版面管理員
 
文章: 2032
註冊時間: 2002-02-24 10:15 PM
來自: 守一書齋

文章古董 » 2009-10-01 02:41 PM

風雲 詞長所示確實,然《教育部異體字字典》錄載「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蕭條異代 『不 』同時,『不 』當為仄聲,多謝詞長指導。亦多謝 小發 詞長指教。

然私又以為亦是 杜甫 名句 『蕭蕭古塞冷 漠漠秋雲低』即為三平尾救出句三仄尾之例。
手中金錫 振開地獄之門

掌上明珠 光攝大千世界
古董
會員
 
文章: 1110
註冊時間: 2008-06-27 02:43 PM
來自: 嘉義

文章小發 » 2009-10-01 03:39 PM

古董 寫:風雲 詞長所示確實,然《教育部異體字字典》錄載「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蕭條異代 『不 』同時,『不 』當為仄聲,多謝詞長指導。亦多謝 小發 詞長指教。

然私又以為亦是 杜甫 名句 『蕭蕭古塞冷 漠漠秋雲低』即為三平尾救出句三仄尾之例。

「不」字,在國語不論是陽平或去聲,在詩韻中都是仄聲,教育部的國語辭典中的注音和詩韻的平仄判定,有很大的差別,向來難以做為平仄的參考依據。建議詞長對於字的平仄有疑義可以參考辭海或康熙字典等等韻書,較為準確。
「漠漠秋雲低」確實是下三平,但是也難以作為拗救之例,古人詩作何止千萬,如若以一二特殊詩例便多了一種說法,恐怕三天三夜也無法說盡。
潮聲聽不盡,縹緲在雲端。
小發
版面管理員
 
文章: 2032
註冊時間: 2002-02-24 10:15 PM
來自: 守一書齋

文章古董 » 2009-10-01 03:47 PM

小發 詞長所道甚是,『蕭蕭古塞冷 漠漠秋雲低』句為抝救是廿餘年前敝人聞一名望詩家所述而記於心;出句三仄尾固可不救,然敝人只略舉唐詩確有以三平尾救出句三仄尾之說,這說法絕非僅敝人獨言,盼詞長詳察。
手中金錫 振開地獄之門

掌上明珠 光攝大千世界
古董
會員
 
文章: 1110
註冊時間: 2008-06-27 02:43 PM
來自: 嘉義

文章風雲 » 2009-10-01 10:55 PM

許清雲[近體詩創作理論]一書:
117頁
不會在本句中造成二仄夾一平(俗稱孤平),或三字尾全平、全仄的現象,則律句除句尾落腳句之外,凡單數字的平仄皆可以自由運用。

另外119頁卻又說:
五言平起出句 平平平仄仄 拗成 平平仄仄仄 可不救。
七言仄起出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 拗成 仄仄平平仄仄仄 可不救。

張夢機[古典詩的形式結構]一書:
117頁 五言平起出句的第三字,七言仄起出句的第五字,依調譜應該作平聲,如必須易為仄聲,下句也可不救,仍算合律。原因是對句平平仄仄仄平平,如果第五字換平,則三平落腳,為古體詩常用聲調,為避免混淆,所以常可不救。

王力[漢語詩律學]一書:
90頁
仄仄平平仄 末三字成為[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 末三字成為[平平平]
二者都是古體詩的標準平仄,尤其是後者,近體詩應該極力避免。

林正三[詩學概要]一書:
39.40頁
不可有下三平(三平腳)或下三仄(三仄腳),蓋恐音節過於單調也。唯一可以例外者,為專有名詞而不能移易者,且如出句為下三仄,則出句應為下三平以救之(案:此為周師語)。如:可憐白雪曲,未遇知音人。然初學者總以盡量避免為宜。切勿輕易嘗試,蓋恐養成習慣,而壞了格律也。


綜合以上四書,在下認為「下三仄」對老手而言,偶爾為之無妨,若對新手而言,應要盡量避免;「下三平」則皆應極力避免。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文章古董 » 2009-10-01 11:24 PM

風雲 詞長不厭其煩的講解,辛苦了 ! 詞長所示如載,敝人先前亦曾在 詩詞小講堂 恭讀過。


"「下三仄」對老手而言,偶爾為之無妨,若對新手而言,應要盡量避免;「下三平」則皆應極力避免。" 與敝人之意契合。
手中金錫 振開地獄之門

掌上明珠 光攝大千世界
古董
會員
 
文章: 1110
註冊時間: 2008-06-27 02:43 PM
來自: 嘉義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Google [Bot] 和 2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