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廿九日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文章陳靄文 » 2008-03-30 08:35 AM

戴金生 寫:多謝詞長指點,看了又看,改了又改。
實在文底不夠,只當隨意興嘆。
當然這並非國家大事,只逢時憑弔歷史。
多謝戴詞長賜和。借個地方說句亮話,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誰說國家事不關我等的事?一千多萬人去投票,就是因為國家大事,輪到我們去管,必須我們去管!極權國家除外,哈哈。歷史必須清楚交代給後人,一件一件的,讓後人評判、憑弔、借鏡。

七十二烈士不是窮途末路,nothing to lose, 逼於向貪官污吏造反的人,他們不少是讀書人,知識份子,有錢人,有地位的人,他們可以享受安樂的生活,胡漢民的大哥十分有錢,老婆有幾個,但胡家有三個兄妹就參加了孫中山先生這場革命,有些人在起義前才開始學用槍,所以七十二烈士的死,尤其令人覺得慘烈。

廣州市有兩處名勝,白雲山與附近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葬在黃花崗,國民黨百粵抗日陣亡的將士葬在白雲山,我幼時兩處都去過。
陳靄文
會員
 
文章: 1608
註冊時間: 2005-02-14 11:02 PM
來自: Bloomington, Indiana

文章戴金生 » 2008-03-30 08:59 AM

抱歉,我是指的是「329不是當今的大事」,
但絕對認為它的發生對整個中國歷史,民國的建立,
甚至台灣的民主發展,都有相當的Milestone意義,
我們該憑弔,紀念,以策勵將來。只可惜,
長年來的華人在兄弟鬩牆之下,或其他種種原因,
這些民族精神被當成教條,for worse,被稱為是外國歷史
或前朝史。

Next time, I will write it more clearly.
Also, thanks for tell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people involved during this great movement.
戴金生
會員
 
文章: 3182
註冊時間: 2007-01-01 12:42 AM
來自: 波多馬克

Re: 回應

文章李凡 » 2008-03-30 12:11 PM

夜風樓主 寫:329是陽曆 當時已有報紙 用陽曆記事

引頸快刀沖正氣,丹心喚醒舊山河。
這兩句 想汪精衛九泉有知 算還他一個公道


事實上黃花崗事應是新曆4月27日〔夏曆3月29日〕,但不知何故,今人都以新曆3月29日從之.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BB%84% ... 7%E4%B9%89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 ... 476303.htm

由於網上以訛傳訛甚多,我特別查了〔辭海〕,也是新曆4月
27日.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Re: 回應

文章陳靄文 » 2008-03-30 09:08 PM

李凡 寫:
夜風樓主 寫:329是陽曆 當時已有報紙 用陽曆記事

引頸快刀沖正氣,丹心喚醒舊山河。
這兩句 想汪精衛九泉有知 算還他一個公道


事實上黃花崗事應是新曆4月27日〔夏曆3月29日〕,但不知何故,今人都以新曆3月29日從之.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BB%84% ... 7%E4%B9%89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 ... 476303.htm

由於網上以訛傳訛甚多,我特別查了〔辭海〕,也是新曆4月
27日.
多謝,高興凡兄指出這段不為多人所知的事情,歷史的交待,求證的清楚,謹向凡哥致敬。以下將個人所知的資料奉告。

這次起義,最早是定于陽曆1911年4月13日,因當日突然發生溫生才刺殺廣州八旗將軍孚琦事件,加上運送的彈藥被清兵搜出,只得將起義日期改為 26日。但黃興鑒于形勢的變化,于起義前一日再次通知改動日期。 4月26日晚10時,黃興通知胡漢民、趙生等香港革命黨人次日起義。1911 年4月27日(農曆辛亥年三月廿九日),在中國同盟會的領導下,黃興、朱執信、胡漢民等人率領革命黨人,從位于廣州越華路(清末叫司後街)小東營出發, 向相距僅450米的當時清兩廣總督署發動武裝進攻。兩廣總督張鳴歧逾牆逃跑。革命黨人與清軍激戰一晝夜,清軍傾巢而出,起義被鎮壓, 72位起義義士殉難,後集體葬于廣州東郊黃花崗(原名紅花崗),這次起義又稱“黃花崗起義”。

最 早的祭奠活動發生于1911年6月。上海《申報》報道說,6月中旬的一天,離烈士死難不到一個半月,這天有剪辮者三十餘人,攜帶紙錠香爐,到(廣州)東 門外黃花崗致祭已死革命黨。當時有清朝官吏還在大搞“清鄉”,搜捕起義者同黨。這些致祭者以正義行動表明了對清朝的淫威的蔑視。 第二次悼祭是在6月下旬,據報當時有少女四五十人,乘坐肩輿與攜帶花圈、花球無數,由大南門「大搖大擺 」入城,出東門直達黃花崗,鞠躬行禮,涕泣不止,徘徊數小時,才開始聯袂離開。令人驚奇的是,其中還有五六名西方女士。

在1924 年前,孫中山及其革命政府一般都在舊曆三月二十九日那天,來舉行悼祭黃花崗烈士之活動的。1924年6月30日,國民黨中央執委會第39次會議決定:將黃 花崗烈士紀念日由舊曆改為公曆的3月29日;7月中旬,孫中山發布大元帥令,通令各機關團體等嗣后以陽曆3月29日為法定紀念日,自次年開始實行。 1930年7月10日,國民黨第三屆中央執委會第100次常會,又決定以陽曆3月29日為革命先烈紀念日,所有歷次革命之先烈并于是日紀念之。以陽曆3月 29日來紀念廣州三月二十九日起義,自1925年一直沿用至今。
陳靄文
會員
 
文章: 1608
註冊時間: 2005-02-14 11:02 PM
來自: Bloomington, Indiana

Re: 回應

文章雲想 » 2008-03-31 10:55 AM

陳靄文 寫:
李凡 寫:
夜風樓主 寫:329是陽曆 當時已有報紙 用陽曆記事

引頸快刀沖正氣,丹心喚醒舊山河。
這兩句 想汪精衛九泉有知 算還他一個公道


事實上黃花崗事應是新曆4月27日〔夏曆3月29日〕,但不知何故,今人都以新曆3月29日從之.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BB%84% ... 7%E4%B9%89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 ... 476303.htm

由於網上以訛傳訛甚多,我特別查了〔辭海〕,也是新曆4月
27日.
多謝,高興凡兄指出這段不為多人所知的事情,歷史的交待,求證的清楚,謹向凡哥致敬。以下將個人所知的資料奉告。

這次起義,最早是定于陽曆1911年4月13日,因當日突然發生溫生才刺殺廣州八旗將軍孚琦事件,加上運送的彈藥被清兵搜出,只得將起義日期改為 26日。但黃興鑒于形勢的變化,于起義前一日再次通知改動日期。 4月26日晚10時,黃興通知胡漢民、趙生等香港革命黨人次日起義。1911 年4月27日(農曆辛亥年三月廿九日),在中國同盟會的領導下,黃興、朱執信、胡漢民等人率領革命黨人,從位于廣州越華路(清末叫司後街)小東營出發, 向相距僅450米的當時清兩廣總督署發動武裝進攻。兩廣總督張鳴歧逾牆逃跑。革命黨人與清軍激戰一晝夜,清軍傾巢而出,起義被鎮壓, 72位起義義士殉難,後集體葬于廣州東郊黃花崗(原名紅花崗),這次起義又稱“黃花崗起義”。

最 早的祭奠活動發生于1911年6月。上海《申報》報道說,6月中旬的一天,離烈士死難不到一個半月,這天有剪辮者三十餘人,攜帶紙錠香爐,到(廣州)東 門外黃花崗致祭已死革命黨。當時有清朝官吏還在大搞“清鄉”,搜捕起義者同黨。這些致祭者以正義行動表明了對清朝的淫威的蔑視。 第二次悼祭是在6月下旬,據報當時有少女四五十人,乘坐肩輿與攜帶花圈、花球無數,由大南門「大搖大擺 」入城,出東門直達黃花崗,鞠躬行禮,涕泣不止,徘徊數小時,才開始聯袂離開。令人驚奇的是,其中還有五六名西方女士。

在1924 年前,孫中山及其革命政府一般都在舊曆三月二十九日那天,來舉行悼祭黃花崗烈士之活動的。1924年6月30日,國民黨中央執委會第39次會議決定:將黃 花崗烈士紀念日由舊曆改為公曆的3月29日;7月中旬,孫中山發布大元帥令,通令各機關團體等嗣后以陽曆3月29日為法定紀念日,自次年開始實行。 1930年7月10日,國民黨第三屆中央執委會第100次常會,又決定以陽曆3月29日為革命先烈紀念日,所有歷次革命之先烈并于是日紀念之。以陽曆3月 29日來紀念廣州三月二十九日起義,自1925年一直沿用至今。


黃花崗起義是新曆1911年4月27日〔夏曆3月29日〕,
於此1930年正式訂定紀念日,而西元1930年4月27日,正好也是農曆3月29日.
可能有此因緣吧!
雲想
會員
 
文章: 248
註冊時間: 2007-08-21 03:10 PM
來自: 台北

文章弄潮兒 » 2008-03-31 11:39 AM

......所以我小時候(??)放青年節的假是放錯日了啊??
就我所學,<七十二>指的是查得出身分的烈士,其他不詳的少說也有百來個,不知道對不對......
弄潮兒
會員
 
文章: 377
註冊時間: 2007-08-22 12:05 PM

文章卞思 » 2008-03-31 10:53 PM

哇,這貼不該進來的,我只合葬花去。
呵~玩笑了!

進來拜讀陳兄大作並各位詞長的歷史故事。
微雪齋
許借冰心添綠硯,紅梅枝下荷鋤來。
卞思
會員
 
文章: 3518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18 AM

文章陳靄文 » 2008-04-01 09:41 AM

弄潮兒 寫:......所以我小時候(??)放青年節的假是放錯日了啊??
就我所學,<七十二>指的是查得出身分的烈士,其他不詳的少說也有百來個,不知道對不對......
多謝弄潮詞長垂問,據說死難的同盟會會員遠不止此數,有名可考者有86人,其中72人的遺骸由潘達微等出面收葬於廣州東郊红花崗,後改名為黄花。
陳靄文
會員
 
文章: 1608
註冊時間: 2005-02-14 11:02 PM
來自: Bloomington, Indiana

文章陳靄文 » 2008-04-01 09:46 AM

卞思 寫:哇,這貼不該進來的,我只合葬花去。
呵~玩笑了!進來拜讀陳兄大作並各位詞長的歷史故事。
感謝卞思光臨,慢走啊,葬花者乃世上有心之人也,當年七十二位烈士,也是被有心人葬於黃花崗上,以認取血痕一斑。
陳靄文
會員
 
文章: 1608
註冊時間: 2005-02-14 11:02 PM
來自: Bloomington, Indiana

文章李凡 » 2008-04-01 10:35 AM

靄文兄提起的潘達微是使烈士安葬安魂的最著力者.而由此引申的故事又可把此貼討論轉回本網詩聯正道.
原來潘達微黃花崗義舉曾得廣東名宿江孔殷之助力.有聯為證:
白挺動全城,君是黨人自有交情盡生死;
黃花成昨日,我非健者也曾無意造英雄.
〔潘逝於香港時,江孔殷之哀聯.〕

江孔殷是清最後一屆進士,入翰林院.詩聯大家,美食家.廣州太史五蛇羹,龍虎鬥即是其所創.其十三子即是編劇名家南海十三郎.
http://209.85.175.104/search?q=cache:Na ... cd=3&gl=hk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文章陳靄文 » 2008-04-02 07:53 AM

李凡 寫:靄文兄提起的潘達微是使烈士安葬安魂的最著力者.而由此引申的故事又可把此貼討論轉回本網詩聯正道.
原來潘達微黃花崗義舉曾得廣東名宿江孔殷之助力.有聯為證:
白挺動全城,君是黨人自有交情盡生死;
黃花成昨日,我非健者也曾無意造英雄.
〔潘逝於香港時,江孔殷之哀聯.〕

江孔殷是清最後一屆進士,入翰林院.詩聯大家,美食家.廣州太史五蛇羹,龍虎鬥即是其所創.其十三子即是編劇名家南海十三郎.
http://209.85.175.104/search?q=cache:Na ... cd=3&gl=hk


又知道多一些史實,多謝凡哥。這回一塊磚,引出這麼多玉,有賺了。
陳靄文
會員
 
文章: 1608
註冊時間: 2005-02-14 11:02 PM
來自: Bloomington, Indiana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Bing [Bot] 和 27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