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高興凡兄指出這段不為多人所知的事情,歷史的交待,求證的清楚,謹向凡哥致敬。以下將個人所知的資料奉告。
這次起義,最早是定于陽曆1911年4月13日,因當日突然發生溫生才刺殺廣州八旗將軍孚琦事件,加上運送的彈藥被清兵搜出,只得將起義日期改為 26日。但黃興鑒于形勢的變化,于起義前一日再次通知改動日期。 4月26日晚10時,黃興通知胡漢民、趙生等香港革命黨人次日起義。1911 年4月27日(農曆辛亥年三月廿九日),在中國同盟會的領導下,黃興、朱執信、胡漢民等人率領革命黨人,從位于廣州越華路(清末叫司後街)小東營出發, 向相距僅450米的當時清兩廣總督署發動武裝進攻。兩廣總督張鳴歧逾牆逃跑。革命黨人與清軍激戰一晝夜,清軍傾巢而出,起義被鎮壓, 72位起義義士殉難,後集體葬于廣州東郊黃花崗(原名紅花崗),這次起義又稱“黃花崗起義”。
最 早的祭奠活動發生于1911年6月。上海《申報》報道說,6月中旬的一天,離烈士死難不到一個半月,這天有剪辮者三十餘人,攜帶紙錠香爐,到(廣州)東 門外黃花崗致祭已死革命黨。當時有清朝官吏還在大搞“清鄉”,搜捕起義者同黨。這些致祭者以正義行動表明了對清朝的淫威的蔑視。 第二次悼祭是在6月下旬,據報當時有少女四五十人,乘坐肩輿與攜帶花圈、花球無數,由大南門「大搖大擺 」入城,出東門直達黃花崗,鞠躬行禮,涕泣不止,徘徊數小時,才開始聯袂離開。令人驚奇的是,其中還有五六名西方女士。
在1924 年前,孫中山及其革命政府一般都在舊曆三月二十九日那天,來舉行悼祭黃花崗烈士之活動的。1924年6月30日,國民黨中央執委會第39次會議決定:將黃 花崗烈士紀念日由舊曆改為公曆的3月29日;7月中旬,孫中山發布大元帥令,通令各機關團體等嗣后以陽曆3月29日為法定紀念日,自次年開始實行。 1930年7月10日,國民黨第三屆中央執委會第100次常會,又決定以陽曆3月29日為革命先烈紀念日,所有歷次革命之先烈并于是日紀念之。以陽曆3月 29日來紀念廣州三月二十九日起義,自1925年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