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文章李凡 » 2007-02-20 09:55 AM

陳兄新春愉快.
武昌起義第一槍不是在黃鶴樓,而是紫陽湖畔原新軍第八工程營舊址.
開槍者程正瀛曾獲國民革命軍〔首義第一槍〕金匾.
有黃鶴樓之誤,大概是過去寫辛亥革命多用〔黃鶴樓下武昌城打響了武昌起義第一槍〕之故.
http://72.14.235.104/search?q=cache:Mj- ... cd=4&gl=hk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文章陳靄文 » 2007-02-20 10:58 AM

李凡 寫:陳兄新春愉快.
武昌起義第一槍不是在黃鶴樓,而是紫陽湖畔原新軍第八工程營舊址.
開槍者程正瀛曾獲國民革命軍〔首義第一槍〕金匾.
有黃鶴樓之誤,大概是過去寫辛亥革命多用〔黃鶴樓下武昌城打響了武昌起義第一槍〕之故.
http://72.14.235.104/search?q=cache:Mj- ... cd=4&gl=hk

多謝凡哥指正,並祝新年快樂!
陳靄文
會員
 
文章: 1608
註冊時間: 2005-02-14 11:02 PM
來自: Bloomington, Indiana

文章艾詩人 » 2007-02-20 09:04 PM

陳靄文 寫:
艾詩人 寫:引用--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以后各代屡毁屡建。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因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清光绪十年(1884年),黄鹤楼为一场大火焚毁。至1985年,新建的黄鹤楼又屹立在长江之滨。

古黄鹤楼“共分3层,计高92丈,加铜顶7尺,共成九九之数”。新黄鹤楼比旧楼更为壮观,它高8l.4米,共5层,比古楼高出近20米。主楼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新黄鹤楼的建筑特色是各层大小屋檐交错重叠,翘角飞举,宛如展翅欲飞的鹤翼。楼层内外绘有以仙鹤为主体,云纹、花草、龙凤为陪衬的图案。

--因我是武漢人,爲自己貼金了。無其他意思。呵呵,,,

問好李先生!新年快樂!

問好艾詞長,並祝新春愉快!有一點不明白之處,可能是離開中國已久,亦未到過湖北,很多事都是聽來,如有錯誤之處,懇請詞長原諒則個。先生所引一文,我也在網上看過,一直都覺得很不明白,如果『清光绪十年(1884年)黄鹤楼为一场大火焚毁。至1985年,新建的黄鹤楼又屹立在长江之滨』,則我一直以為那1911年孫中山先生的辛亥革命的第一槍在黃鶴樓的故事是否不確呢?也許不是在黃鶴樓,是我記錯了,那可慚愧死了。我只想知道從1884到1985年,黃鶴樓已不存在嗎?或是中間又有毀建的事,這100年是近代史實,不可能會一片空白吧?我是百分之百請教而來,不想由我再把錯的故事告訴我的孩子,真並無他意,不要誤會,請教,請教。


新年好!您實在客氣了。

最後一座“清樓”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毀于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此後近百年未曾重修,百年中的黃鶴樓只是遺址。1957年爲長江第一橋讓道,遺址被毀。直到1981年才正式重建,1985年完工,迄今曆二十二年。
經過二十幾年的經營,配套設施日趨完善,加上上個月才完成通車的一橋改造工程,以及蛇山周邊的旅館飯店商店居戶的拆遷整頓,再有幾年,以黃鶴樓爲主題中心,貫通以武漢大學爲龍頭的高等學府,以及光穀、東湖、磨山等風景區。那時,一定清潔壯觀不少,有的一看。
還原歷史是不可能了,創造歷史倒有可能。
艾詩人
會員
 
文章: 47
註冊時間: 2007-02-16 05:19 PM

文章水村 » 2007-02-20 10:10 PM

碧川翻浪空長逝,黃鶴乘雲不復來。
留此神话以增遐想,好!
醉吟久矣安悬瓠,
任诞常如不系舟。
水村
會員
 
文章: 552
註冊時間: 2005-03-12 05:23 PM
來自: 广西

文章李德儒 » 2007-02-20 10:32 PM

謝水村詞長雅評。
我寫這詩題是因為近來很多詞長前輩都在寫,我看過他們的大作後,發覺他們寫的黃鶴不是新的,還是在崔先生題詩的那一座。所以才寫一首。我相信這樣寫黃鶴的,我應是第一人。

“黃鶴乘雲不復來。”我這句是指原來的黃鶴樓。
李德儒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4428
註冊時間: 2002-02-25 11:34 AM
來自: 紐約

文章书剑江湖 » 2007-02-21 11:11 AM

黃鶴樓和李詩長

世事悠悠只可哀,秋風扶杖到高臺。
啾啾鳥語縈山喚,縷縷鄉愁隨我來。
日盡難尋黃鶴夢,鐘殘徒守玉爐灰
何時海峽金橋架,樓上同擎手上杯。

李詩長,新春快樂!
醉眼乜斜過柳笆,草叢輕翼燦如霞。
忙將雙手撲來看,不是蝴蝶原是花。
书剑江湖
會員
 
文章: 328
註冊時間: 2006-10-06 12:34 PM

文章李德儒 » 2007-02-21 11:28 AM

多謝書劍詞長和詩。
李德儒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4428
註冊時間: 2002-02-25 11:34 AM
來自: 紐約

文章李凡 » 2007-02-21 07:15 PM

千古風流真假累,一橋霧鎖是非纏.

這是在雅軒年代〔黃鶴樓舊址〕用的句子,但一時找不到原詩.
所以有〔是非〕〔真假〕的比對.但其他句記不起來,此句也未必完全一樣.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文章李德儒 » 2007-02-21 10:12 PM

李凡 寫:千古風流真假累,一橋霧鎖是非纏.

這是在雅軒年代〔黃鶴樓舊址〕用的句子,但一時找不到原詩.
所以有〔是非〕〔真假〕的比對.但其他句記不起來,此句也未必完全一樣.


難怪我初看這兩句時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李德儒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4428
註冊時間: 2002-02-25 11:34 AM
來自: 紐約

文章陳靄文 » 2007-02-22 12:45 AM

諸兄吟安,剛在網上看到一些資料,剪下來研究一下,頗能填上歷史與心中的一點空白,得罪之處,請多包涵。

錄自一個叫「大公」的網址﹕ 唐代,崔顥剛一落筆,不脛而走,很快就遐邇聞名,廣為人知。想到這裡,也很為文人手中的那枝筆,能起到這大作用而感到驕傲。詩只八句,千古傳誦,深入人心,以致人們能夠習慣鶴去樓空的悵惘,而絕不能承受詩存樓無的遺憾。

五十年代,建國初期,修建武漢長江第一橋的時候,嫌蛇山的原黃鶴樓礙事,拆了。在很長一段歲月中間,武漢有黃鶴樓之名,而無黃鶴樓之實。拆樓以後,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並沒有動手重建,一直拖著,沒有說修,但也從來沒有人敢說一聲從此不修黃鶴樓。最後,到底將樓修了起來,而且修得更堂皇。現在這座巍峨的仿古建築,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重建起來的,成為武漢三鎮一個亮麗的景點,一個標誌性建築物。在促成這座名樓再現武漢三鎮的諸多因素當中,應該看到,崔顥的詩,是起到了定盤星的作用,詩在,則樓必在。

文學,雖說是很小兒科的東西,秤坨雖小,力撥千斤。
陳靄文
會員
 
文章: 1608
註冊時間: 2005-02-14 11:02 PM
來自: Bloomington, Indiana

文章流浪兒 » 2007-02-23 12:38 PM

各位好!

我覺得黃鶴樓得以留傳下來,主要是因唐代詩人崔顥在壁上題詩令李白大為贊賞而表示不再在黃鶴樓的壁上題詩.這種詩人之間惺惺相惜的一點情份乃是使黃鶴樓膾炙人口,名垂不朽的主因.我覺得寫黃鶴樓而不把焦點放在詩人之間惺惺相惜的情份上是忽略了要點 :oops:

黃鶴樓始建於唐朝,樓高二層.本來只不過是酒館飯店而已,樓宇本身並不罕見或有什麼驚人之處.經過宋朝,元朝,明朝,清朝至現代.由於種種原因,每個朝代都重建過黃鶴樓.唐,宋,元,明,是兩層式.清代是三層樓.至現代已是五層樓了.

現在是旅遊點.裡面有每個朝代所重建五個黃鶴樓的模型和一些簡介.我最喜歡的還是唐代的二層式,比較簡單和空曠.在黃鶴樓望出去,一邊是長江大橋,籠罩在灰白色的霞霧中看不真切.在武漢兩天,天空都是灰灰白白的霞霧,不知有陽光的武漢是怎樣的?有人告知因那裡的空氣很是污染之故.另一邊有少許古代建築物的真貌,很罕見了,現在終於受到了保護.
流浪兒
會員
 
文章: 1359
註冊時間: 2007-01-09 11:39 PM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32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