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空海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文章吳欽友 » 2005-12-30 06:34 PM

韜之 寫:那是日本和尚空海法師的《文鏡祕府論》。


:mrgreen:
致空海

暄妍海上出真神,
遍照金剛不壞身,
上國衣冠開抱負,
西遊篋櫝見輿薪☆,
吟成秘府收天籟,
變就新腔作律論,
李杜何妨遲對鏡,
仙姿灑脫絕凡塵。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襄陽筆法得董北苑墨妙而縱橫排宕自成一家其入細處有極深研幾之妙得其
吳欽友
會員
 
文章: 350
註冊時間: 2005-11-27 07:17 AM
來自: 嶺表

文章韜之 » 2005-12-30 10:47 PM

吳詞長才捷詞妙,一方面令人敬佩不已,一方面又給人極大壓力,好似同多人下棋一樣,快手快腳車馬砲齊出,對手們都捻斷髯鬚前後猶豫之際,吳詞長早已好整以暇地覷候著人家還手,看來還是科技新貴待遇佳、閒暇足,不像我們窮學生還要四處打零工掙點生活費,不能即時回應候教,先抱歉則個。〈致空海〉一詩有妙趣,顯然對空海貶多於褒,然空海有其價值之處,容慢慢道來。
頷聯上國對西遊,疑不穩,謹請教。
韜之
會員
 
文章: 23
註冊時間: 2005-12-26 06:01 PM
來自: 台北

當頭炮,把馬跳

文章吳欽友 » 2005-12-31 03:06 AM

韜之 寫:〈致空海〉一詩有妙趣,顯然對空海貶多於褒,然空海有其價值之處,容慢慢道來。頷聯上國對西遊,疑不穩,謹請教。


睡了一覺回來居然有此怪文出現啦?
新來的詩哥謝說謝說!「貶多於褒」當然不至於。
如果上國、西遊對不穩,請問:
「即今」「哪得」穩不穩?
「門下省」「大明宮」穩不穩?
「大司馬」「侍中貂」穩不穩?
「嚴僕射」「望鄉台」穩不穩?
「西風」「細雨」穩不穩?
「寒食」「冶城」穩不穩?

好了,小弟喜歡老杜是一回事,那麼,上述諸詩之中也有不是老杜的呀,哪些不是老杜呢?上股溝也許查得,但是股溝不會告訴詩哥您這些對仗到底穩是不穩。比起上國西遊來,小弟還穩得多罷?

來來來;答出來不難啦!答出來之後小弟再跟詩哥報告另一件更重要的事:小弟為什麼絕不肯承認小弟對「遍照金剛」貶多於褒──起碼小弟頭聯就說他是金剛不壞之身了呀!應該是詩哥您沒明白小弟的詩罷?

猜一下嘍~~~~詩哥! :mrgreen:
襄陽筆法得董北苑墨妙而縱橫排宕自成一家其入細處有極深研幾之妙得其
吳欽友
會員
 
文章: 350
註冊時間: 2005-11-27 07:17 AM
來自: 嶺表

文章韜之 » 2005-12-31 10:46 AM

唉呀呀
豬頭小弟多看了一個字
把見輿薪多看成不見與薪
詩意全翻轉過來
失禮失禮
小弟手頭有全唐詩光碟(網路當然也有)一查即得
倒是杜甫〈野人送朱櫻〉:「憶昨賜霑門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宮。」
還隱約記得,不過現下要陪家母到動物園耍完
不能多查,先抱歉則個
韜之
會員
 
文章: 23
註冊時間: 2005-12-26 06:01 PM
來自: 台北

Re: 當頭炮,把馬跳

文章維仁 » 2005-12-31 05:52 PM

吳欽友 寫:如果上國、西遊對不穩,請問:
「即今」「哪得」穩不穩?
「門下省」「大明宮」穩不穩?
「大司馬」「侍中貂」穩不穩?
「嚴僕射」「望鄉台」穩不穩?
「西風」「細雨」穩不穩?
「寒食」「冶城」穩不穩?

好了,小弟喜歡老杜是一回事,那麼,上述諸詩之中也有不是老杜的呀,哪些不是老杜呢?上股溝也許查得,但是股溝不會告訴詩哥您這些對仗到底穩是不穩。比起上國西遊來,小弟還穩得多罷?

韜之詞長所評乃是「上國」對「西遊」不穩。
愚意以為吳詞長儘可對此申論己見,似乎不必援引前人與此不相關聯的句例,反而失掉焦點。
維仁
版面管理員
 
文章: 4544
註冊時間: 2002-02-25 09:24 AM
來自: 台灣

文章維仁 » 2005-12-31 05:55 PM

吳欽友 寫:致空海

暄妍海上出真神,
遍照金剛不壞身,
上國衣冠開抱負,
西遊篋櫝見輿薪☆,
吟成秘府收天籟,
變就新腔作律論,
李杜何妨遲對鏡,
仙姿灑脫絕凡塵。

吳詞長大作用十一真韻,而「論」字屬十三元韻,恐不慎出韻。
維仁
版面管理員
 
文章: 4544
註冊時間: 2002-02-25 09:24 AM
來自: 台灣

文章吳欽友 » 2005-12-31 08:10 PM

維仁 寫:
吳欽友 寫:致空海

暄妍海上出真神,
遍照金剛不壞身,
上國衣冠開抱負,
西遊篋櫝見輿薪☆,
吟成秘府收天籟,
變就新腔作律論,
李杜何妨遲對鏡,
仙姿灑脫絕凡塵。

吳詞長大作用十一真韻,而「論」字屬十三元韻,恐不慎出韻。

自小弟重回騷壇以來,套句周潤發的話說:「小弟作詩不用韻書已經很久了。」

可是依稀記得論字既有盧昆切,又有力迍切,當然還有個盧困切。也就是說,以平聲二韻言之,論字既在魂部,也在諄部。何以必入十三元,而必不能入十一真呢?:mrgreen: 這得有個說法。無論如何請維仁詩哥指點指點。
最後由 吳欽友 於 2005-12-31 08:45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襄陽筆法得董北苑墨妙而縱橫排宕自成一家其入細處有極深研幾之妙得其
吳欽友
會員
 
文章: 350
註冊時間: 2005-11-27 07:17 AM
來自: 嶺表

Re: 當頭炮,把馬跳

文章吳欽友 » 2005-12-31 08:40 PM

維仁 寫:韜之詞長所評乃是「上國」對「西遊」不穩。
愚意以為吳詞長儘可對此申論己見,似乎不必援引前人與此不相關聯的句例,反而失掉焦點。

正因為上國對西遊沒有不穩的問題,所以才跟韜之詩哥談談這些例子。

維仁詩哥大概並不知道小弟為什麼舉出這幾個詞當例子,但是我既然是跟韜之詩哥請教,就先看韜之詩哥怎麼答說好了。韜之詩哥答出來,也就明白那些前人的句子不是小弟隨便捏造或尋摘的。小弟所舉的每一個例子,都代表了一種律句對偶的變局。

這樣討論,才算真正進入了焦點──遍照金剛講究的焦點──詩史從永明體走進律體,這一「走進」,就連對仗的工穩與否,都有了不一樣的內涵。

換言之,維仁詩哥:小弟一眼就看出韜之詩哥原先是想要來談談律體變革問題的行家,所以〈致空海〉這首詩原先貼在小講堂,因為韜之詩哥極有可能要引伸出下一層討論的。沒想到給轉貼到這兒來,也無所謂啦!轉就轉罷。

原先要討論甚麼呢?小弟猜想是進一步討論這「律革」過程。這個過程的終局(也就是空海來到大唐,親自目睹的詩壇)您若是掌握了焦點,也應該很快就會看出小弟在上面那些例子個別在對仗中的意義的。小弟再貼一次,也提醒維仁詩哥看看好了,有兩個例子是宋人所作的,無論唐宋,看來都未必穩,但是為什麼不穩還要用呢?會不會這正是遍照金剛照不到的、所謂「輿薪之外」的角落呢?

「即今」對「哪得」
「門下省」對「大明宮」
「大司馬」對「侍中貂」
「嚴僕射」對「望鄉台」
「西風」對「細雨」
「寒食」對「冶城」

就像之前小弟曾經說過的一個例子:「尋常」「七十」之作對。要是小弟拿「尋常」和「七十」在一首七律中作一對,一定也要被說成不穩的罷?這個例子說不定還跟空海之不談李白、杜甫有關呢。維仁詩哥要不要順便想想呢?

小弟總覺得,常識層次的問題應該討論,但是不應該用常識問題的討論來模糊或省略了深刻的探索。謝謝詩哥您的指正之勤,雕鎪之切,不過上面這六個例子,絕非甚麼「不相關聯」,反而還真是跟《文鏡秘府論》的核心論述有關呢。

遍照不及之處,是律體幽窈的伸展!
↑↑↑這個句子也許還不錯!
最後由 吳欽友 於 2006-01-01 01:42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襄陽筆法得董北苑墨妙而縱橫排宕自成一家其入細處有極深研幾之妙得其
吳欽友
會員
 
文章: 350
註冊時間: 2005-11-27 07:17 AM
來自: 嶺表

文章維仁 » 2005-12-31 09:38 PM

吳欽友 寫:
維仁 寫:
吳欽友 寫:致空海

暄妍海上出真神,
遍照金剛不壞身,
上國衣冠開抱負,
西遊篋櫝見輿薪☆,
吟成秘府收天籟,
變就新腔作律論,
李杜何妨遲對鏡,
仙姿灑脫絕凡塵。

吳詞長大作用十一真韻,而「論」字屬十三元韻,恐不慎出韻。

自小弟重回騷壇以來,套句周潤發的話說:「小弟作詩不用韻書已經很久了。」

可是依稀記得論字既有盧昆切,又有力迍切,當然還有個盧困切。也就是說,以平聲二韻言之,論字既在魂部,也在諄部。何以必入十三元,而必不能入十一真呢?:mrgreen: 這得有個說法。無論如何請維仁詩哥指點指點。


一、十一真與十三元自是不同,以詞長的才學當然十分明瞭,各種詩學書籍、各類詩韻書籍都寫得很明白,個人以為如果連這個都要爭論,十分沒有意思。恕不奉陪。
二、個人才學淺薄,請恕當不起您所謂「詩哥」兩字。
維仁
版面管理員
 
文章: 4544
註冊時間: 2002-02-25 09:24 AM
來自: 台灣

文章吳欽友 » 2005-12-31 09:55 PM

維仁 寫:十一真與十三元自是不同,以詞長的才學當然十分明瞭,各種詩學書籍、各類詩韻書籍都寫得很明白,個人以為如果連這個都要爭論,十分沒有意思。恕不奉陪。


真心請教,怎麼說是爭論呢?平讀的論字,既有盧昆切,又有力迍切,換言之:它既在魂部,當入十三元;可是也在諄部,因而兼收於十一真。一字兩收於平聲不同部的字也有啊,何以必視之為出韻呢?這是請教的意思,不是別的意思,不好說沒有意思。

倘若平讀論字真的沒有「力迍切」而歸於「諄」部的字,那小弟以後寫詩當然要更小心,還真謝謝維仁詩哥的指教才多得學識一字。可偏偏不懂,怎麼會看似小弟在挑釁呢?明明是您先殷勤指點。小弟僅就切音相詢,絕無相爭之意呀!

像原先的「論」字之處,還是可以用「倫」、用「津」替之,並沒有甚麼好堅持的啦。如果小弟嘻皮笑臉說話,不入尊聽,那就在這裡跟您告個罪──小弟來此,向無與人爭的惡意,所以看著大家寫詩,只有高興;能夠有行內人說行內話,就會湊上前去多開兩句,倘使能再蒙商略(比方說:小弟就一直期待著韜之詩哥論一論文鏡秘府),這樣就會更加覺得幸福了。
襄陽筆法得董北苑墨妙而縱橫排宕自成一家其入細處有極深研幾之妙得其
吳欽友
會員
 
文章: 350
註冊時間: 2005-11-27 07:17 AM
來自: 嶺表

文章思虹 » 2006-01-01 04:13 AM

韜之 寫:頷聯上國對西遊,疑不穩

若以個別詞性論:上(形)國(名)~~西(副)遊(動),則兩者難對
若“遊”字轉借為“遊所”,則尚可視為:西(形)遊(名)
若以詞組言:上國衣冠(名)~對~西遊篋櫝(名),個人以為巧,然見仁見智亦屬正常。


“論”字用法個人認同維仁版主的堅持
思虹
會員
 
文章: 393
註冊時間: 2002-06-12 10:39 AM
來自: 南陔

下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Bing [Bot] 和 22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