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賓 寫:玩,从平水韻看是仄聲,但是實際讀聲呢?
所以新不能看作孤平。
關於近體詩格律,【網路古典詩詞雅集】中討論甚多。
既然是寫近體詩,自有其格律,用韻自然依《平水韻》;否則大可不必「礙於律」而自縛手腳卻又怨東怪西。
這個世界上,自由的書寫體例極多,某些半瓶醋者視近體詩格律為「窠臼」,因其為半吊子。不能或不知「依律」者,實不必自入於「窠臼」。
首先,看一下韻書《平水韻》收「玩」字,「去聲15翰」,就這麼一個「聲韻」,沒什麼好掰的。
《康熙字典》裏,《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作「五換切,音翫。」
《佩文詩韻》裏,也只收一聲韻:「去聲15翰」。
至於,平日講話、看報,你要「讀」、「唸」【玩】字做什麼音,是否白字訛讀,那是個人自由;就如同下列這些字:【國】、【合】……等。
例如:成語「玩歲愾日」讀作「ㄨㄢˋ ㄙㄨㄟˋ ㄎㄞˋ ㄖˋ」(wanˋ suiˋ kaiˋ riˋ)(wan4 sui4 kai4 ri4)(數字4為四聲)
《漢書‧五行志》:「趙孟將死矣!主民玩歲而愒日,其與幾何?」
寫近體詩,如果講究「雅馴」,不必強口硬拗。
請參看唐、宋「詩人」如何使用【玩】字,不是「詩人」的「詩作」,那就不提。
唐‧陸龜蒙〈漁具詩‧叉魚〉───(五律,去聲15翰韻)
春溪正含綠,良夜才參半。持矛若羽輕,列燭如星爛。
傷鱗跳密藻,碎首沈遙岸。盡族染東流,傍人作佳
玩。
唐‧裴迪〈輞川集二十首‧辛夷塢〉───(五言古絕,去聲15翰韻)
綠堤春草合,王孫自留
玩。況有辛夷花,色與芙蓉亂。
王維的和詩〈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唐‧孟浩然〈夏日辨玉法師茅齋〉───(五律,下平7陽)
夏日茅齋裏,無風坐亦涼。竹林深筍穊,藤架引梢長。
燕覓巢窠處,蜂來造蜜房。物華皆可
玩,花橤四時芳。
唐‧劉禹錫〈八月十五日夜半雲開然後玩月因書一時之景寄呈樂天〉───(五律,下平11尤)
半夜碧雲收,中天素月流。開城邀好客,置酒賞清秋。
影透衣香潤,光凝歌黛愁。斜輝猶可
玩,移宴上西樓。
唐‧白居易〈蕭員外寄新蜀茶〉───(七絕,上平11真)
蜀茶寄到但驚新,渭水煎來始覺珍。滿甌似乳堪持
玩,況是春深酒渴人。
註:此詩為拗絕,聲律體例類韋應物〈滁州西澗〉。
唐人如此,宋人亦然!
宋‧歐陽修〈倦征〉───(五律,下平11尤)
沈約傷春思,嵇含倦久遊。帆歸黃鶴浦,人滯白蘋洲。
乳燕差池遠,江禽格磔浮。物華真可
玩,黑鬢恐逢秋。
宋‧黃庭堅〈次韻師厚病間十首〉其四───(五律,去聲15翰韻)
民生自煎熬,煮豆共萁爨。居然忘本根,光陰不供
玩。
藏山夜半失,烏合歸星散。因病見不生,達人果大觀。
宋‧陸遊〈道院遣興〉───(七律,下平8庚)
滿鏡新霜老可驚,十年煙隴廢春耕。黃絲黑黍有歸夢,白髮蒼顏無宦情。
浮世不堪供把
玩,安心隨處是修行。尚嫌未到無為地,酷愛朝鐘暮磬聲。
至於,什麼是「單拗」、「雙拗」?
不依近體詩格律而輕言「一三五不論」, 藥樓先生謂之曰「墜甑碎瓦的噪響」。
用字應平而仄,或宜仄而平,稱作「拗」。
「拗」了某字、或某些字,不使全詩聲韻協調諧暢,只能叫「
拗」。
出句既拗,知聲律而於本句中、或於對句中,設法轉易聲調使其聲律諧暢,叫做「
救」。
「拗」了某句、某字,設法於當句、或對句中「救」之,始能稱作「
拗救」。
藥樓先生於《古典詩的形式結構》一書中稱:
「
單拗是本句自救的現象」。
「
雙拗是對句相救的現象」。
「
古人對於拗句,是儘可能用「救」的,拗而不救的例子,極為少見。」
讓我們再看看 風雲詞長在 卞思詞長〈蚌母〉第八樓寫道:
因此
鴻賓 寫:刀槍把下玩新政,核彈雲中走極端。
玩,从平水韻看是仄聲,但是實際讀聲呢?
所以新不能看作孤平。
平起出句拗第五字,唐人救之;宋人有救、有不救者。
我看了 風雲詞長此說,前路大寬。
故鴻賓詞長此首大作,對於此聯,可救、可不救,反正是「閒詠」;既有宋人前例,要救、不救,隨人。
但與「玩」字平仄之今古異同讀音無關,無須平野跑馬。
因為你在對句(落句)「核彈雲中走極端」中,先不論首字「核」字平仄(入聲11陌),但在關鍵處「第六字」,無論出句拗或不拗,這個「落句第六字」相對於「出句第六字」之「新」(上平11真),依近體詩黏對規則必須用「仄聲字」對之,始符合格律。
此處,鴻賓詞長顯然把「核彈雲中走極端」第六字之「極」當仄聲用(入聲13職),而不是「
實際讀聲ㄐㄧˊ」(漢語拼音Jiˊ,或 Ji2 二聲)。
同一首詩中,「邏輯」應該是一致的,而不是隨己所好,前者作矛,後者用盾。
另,
依王力的論述,「新」字當然不是「孤平」。
原因很簡單,出句「不入韻」,故無「孤平」爭議。頂多只能算「夾平」──「一平聲字被兩仄聲字所夾」。
如果有人要爭論「孤平」,請把王力的論述「讀通」,再言。
如果所提並非「王力所言『孤平』」,那這個「詞語」,其本身定義就很分歧。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網路古典詩詞雅集】惠我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