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南京大屠杀69周年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纪念南京大屠杀69周年

文章寤堂 » 2007-05-23 01:16 PM

之一:
欲摩腥垒此登台,骸骨惊看渐徙徊。眼底笙歌犹沸热,画中悲愤欲飞来。已无余子能抛泪,剩有空谈可托腮。六十九年谁拟赋,一时倚笔作沈哀。
之二:
鲜血斑斓迹已陈,摩挲空恸此时身。积年兵燹余残壁,一冢沙虫化万人。天覆苍云空自幻,情耽笙管竟谁询?哀魂已挽胥涛在,怒踏东瀛不可驯。
能读书人今已少,不如意事古来多.
寤堂
會員
 
文章: 12
註冊時間: 2003-12-20 10:38 PM
來自: 中国湖南

回應

文章夜風樓主 » 2007-05-24 12:28 AM

我認為日本人殺了三十幾萬人絕不錯 有外國人的記錄為憑 此事當然是一悲劇 但死亡的三十幾萬人中有十幾萬有槍有砲有糧的軍人也爭相逃跑 總指揮唐生智卻未受到處罰 解放後還封了官 日本人一直否認有屠殺 其理由 就是他進攻的部隊 還沒十幾萬 不可能殺十幾萬有槍有砲的軍人 我不同意日本人的觀點 但唐生智 先逃放棄指揮權力 造成部下沒人管 也爭先逃 卻未見有人批判 
夜半低吟 樓歌繾綣迴江渚
風中細語 主客相思寄去鴻
夜風樓主
會員
 
文章: 2418
註冊時間: 2002-02-26 02:04 PM
來自: 台北內湖夜風樓

也回應

文章陳靄文 » 2007-05-25 12:08 AM

上次來台,有幸得天之驕女帶領下參觀了忠烈祠,在張自忠等抗日英雄的銅像前,不知不覺流下淚來。每年,我們都有紀念這場血腥的史跡,中國人也應該像猶太人一樣,永遠記住這個不容修改的歷史,這個教訓,要把國仇化為力量,不但建軍備武,更要建立一個真正民主,開放的國家,只有這種國家和人民才會真正團結,進步,可以 Never Again。中國人的苦難不斷,我誠心希望所有的苦難都能夠有一天全部敢公開紀念,嚴肅客觀地公開教育,批判,要讓世世代永遠知道歷史真相,記住真相,吸取教訓,警惕不再重蹈覆轍,鐵門金鎖可以防盜禦外侮,但閉門亂殺害自己人,逃無可逃, 我這番話,雖然每年每次說出來,都被人罵沒有民族血性,但我都要說, 我們中國人的災難實在太多了,我的民族血性,就在乎中華民族,而不在乎政權,死了三十萬人是事實,死了幾百萬人也是事實。
陳靄文
會員
 
文章: 1608
註冊時間: 2005-02-14 11:02 PM
來自: Bloomington, Indiana

文章梅齋 » 2007-05-25 07:40 AM

欲摩腥垒此登台,骸骨惊看渐徙徊。眼底笙歌犹沸热,画中悲愤欲飞来。已无余子能抛泪,剩有空谈可托腮。六十九年谁拟赋,一时倚笔作沈哀。

鲜血斑斓迹已陈,摩挲空恸此时身。积年兵燹余残壁,一冢沙虫化万人。天覆苍云空自幻,情耽笙管竟谁询?哀魂已挽胥涛在,怒踏东瀛不可驯。



寤堂兄詩多慷慨,風標早立,深諳而喜。此懷雖同,於詩弟則遠不及。久違,問候一下。
梅齋
會員
 
文章: 785
註冊時間: 2003-01-10 04:03 PM

文章戴金生 » 2007-05-25 07:48 AM

末學三年前去北京,特別要求導遊帶我們去蘆溝橋紀念館,
也是令我淚流滿面,倒不是戰爭或屠殺的圖片,而是歷史的
不真,八年的抗戰只有四場戰役─松滬、台兒莊、平型關、及
百團大戰。死亡的將軍一個我都不認識,除了幾個是西北軍的
(張自忠將軍也是西北軍一員),真不知當時抗日的國軍算不算是不是中國人。在湖南好幾場大會戰,不知道現在的湖南人還知不知道那些戰史?(唐生智還曾是湖南的軍閥)
中國人自己都不正視自己史實,別人又如何代言呢?
第一代吃苦,第二代憶苦,第三代忘苦,第四代就有人
說不是中國人了。

七十年前屠殺史,至今依舊未釐清。
只聞魍魎東瀛笑,不見漢魂淚雨聲。

吾等在此用詩談中國近代史,真怕又成
只許風花雪夜,歷史國事莫提
戴金生
會員
 
文章: 3181
註冊時間: 2007-01-01 12:42 AM
來自: 波多馬克

文章梅齋 » 2007-05-25 08:57 AM

「要讓世世代永遠知道歷史真相,記住真相,吸取教訓,警惕不再重蹈覆轍,鐵門金鎖可以防盜禦外侮,但閉門亂殺害自己人,逃無可逃」


靄文兄之言,盼望之深矣。
3036人、真相,寤堂與靄文兄知否此悲愴數字之背後意涵!
梅齋
會員
 
文章: 785
註冊時間: 2003-01-10 04:03 PM

Re: 纪念南京大屠杀69周年

文章假面兔 » 2007-05-25 11:43 AM

寤堂 寫: 之二:
鲜血斑斓迹已陈,摩挲空恸此时身。积年兵燹余残壁,一冢沙虫化万人。天覆苍云空自幻,情耽笙管竟谁询?哀魂已挽胥涛在,怒踏东瀛不可驯。


寤堂詞長的意思,是終於不免還是得上東瀛給殺回本兒來嗎?也有不少人同意就是.
假面兔
會員
 
文章: 231
註冊時間: 2007-01-12 11:01 AM

文章寤堂 » 2007-05-25 08:38 PM

谢诸兄留言,小弟于南京之事,多源自教科书,亦知唐智生临阵弃弋事,但不详耳。史之如此,其可叹乎!?其可哀乎!?
近来小弟展转谋生,上网时间和次数也是少之又少矣,问好夜风兄、陈先生、梅斋兄、假面兄。梅斋兄,忆及菊斋为君辑诗之事,想君风采,握手。
能读书人今已少,不如意事古来多.
寤堂
會員
 
文章: 12
註冊時間: 2003-12-20 10:38 PM
來自: 中国湖南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Bing [Bot], Majestic-12 [Bot] 和 34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