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莖燭》
乍望驚心春有涯,菸農收畢佇莖骸。
翻犁掩梗泥藏惡,動鏟刨根物用佳。
令處清流淘劣質,為存玉骨作良柴。
臨風不似搖紅蠟,安引宵行忐忑懷。
按:
二月初菸葉採畢後,只剩一根根菸莖空蕩蕩的佇立田中,春似盡矣
之後一段時間在菸田中將菸莖刨根、去土、曬乾後取回堆置當柴燒,是我中小學時假期逃不掉的例行工作
若不挖取菸莖,逕自截段翻耕和入泥中,因不易腐化,所以輪作插秧時,手指常常碰到堅硬的殘莖,是很不愉快的經驗。
我家已停種菸草近二十年了,堂兄至今還在種
兩個月前家慈到堂兄田中取幾十根菸莖回來,吩咐我將那些菸莖沉浸在水溝中
日前再吩咐我將那些菸莖取出曬乾
本來綠色的菸莖表皮與中心的軟質都已去盡,剩下中空的淨白木質纖維體,美極!
這是吾鄉昔日上好的火種燃柴,家母至今還用它在大灶起火
家慈還說從前沒手電筒,她夜出雇工或發工資時,都是拿著這種處理過的菸莖當火燭照路,所以名之曰“菸莖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