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萊園 懷灌園先生 ]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 游萊園 懷灌園先生 ]

文章笠雲生 » 2007-01-25 07:53 PM

小 習 池 邊 一 痛 吟 . 黃 金 文 化 竟 淪 沉 .

灌 園 風 骨 留 追 憶. 櫟 社 詩 成 隔 世 音 .
向 上 學 , 向 內 觀 .
笠雲生
會員
 
文章: 1461
註冊時間: 2003-03-11 12:58 AM

文章李凡 » 2007-01-25 08:59 PM

笠老好.
對台灣詩社不了解,灌園先生當是一代詩傑吧.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文章壯齋 » 2007-01-25 09:32 PM

近日亦曾到萊園一遊,敬和並書本事

忍成易代櫟樗吟,
(乙未割台,諸子以櫟樗之材自比,結社於林家私苑「萊園」,名「櫟社」,作詩吟詠。)
文協一新名未沉。
(時櫟社諸子亦組成「台灣文化協會」、「一新會」等組織,介紹世界潮流,並長期前往日本請願設置台灣議會。)
五桂殘樓三傑遠,
(五桂樓為萊園觀戲樓,惜傾頹於九二一地震,僅留殘基。櫟社三傑者,林癡仙、林幼春、林獻堂。灌園者,獻堂之號。)
豐碑猶伴讀書音。
(萊園今為台中霧峰明台中學,諸遺跡中猶有「櫟社題名碑」。)
得今朝之快意,察萬古之傷心
壯齋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4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笠雲生 » 2007-01-25 10:31 PM

謝壯齋版主代答.
不過櫟社三傑應為:<林癡仙. 林幼春. 林仲衡.> 而非林獻堂.獻堂先生加入櫟社應是中期以後.(是梁啟超來臺後)
五桂樓毀於921大地震.(為17世文欽公所建.為娛母建於小習池荔枝島前每日有梨園演唱).<詳情可請益於學員:許文彬先生>
鄭順娘女史.亦為林家重要一員.她所創立的鄭順娘文教公益基金會.功不可沒.

文化臺灣新革命.豐碑猶伴讀書音. 一歎!!! :roll:

說真的林獻堂先生.對傳統文化及臺灣百姓的貢獻.不是筆墨可以形容的.
向 上 學 , 向 內 觀 .
笠雲生
會員
 
文章: 1461
註冊時間: 2003-03-11 12:58 AM

文章壯齋 » 2007-01-26 12:57 AM

笠雲生 寫:謝壯齋版主代答.
不過櫟社三傑應為:<林癡仙. 林幼春. 林仲衡.> 而非林獻堂.獻堂先生加入櫟社應是中期以後.(是梁啟超來臺後)


謝詞長指正。可能是對廖振富老師寫的《櫟社三家詩研究--林癡仙、林幼春、 林獻堂》印象太深了。這可能也會成為一個問題,以後的人說到櫟社三家,也可能會把獻堂取代仲衡。
得今朝之快意,察萬古之傷心
壯齋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4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一方 » 2007-01-26 05:19 AM

壯齋 寫:近日亦曾到萊園一遊,敬和並書本事

五桂殘樓三傑遠,

請教若作 ﹝五桂樓殘三傑遠﹞是否較順呢?一來〈五桂樓〉是專有名詞,二來可成當句對。
詩不厭多改
一方
會員
 
文章: 4234
註冊時間: 2004-02-18 10:35 AM
來自: 墨爾本

文章壯齋 » 2007-01-26 10:33 AM

原本也是照詞長所說的,做成句中對的形式,這也是常用的句型。不過後來想想,一來太順了。二來覺得五桂樓雖好,但再怎麼樣的對不上三傑。三來是想凸顯「現狀」以接上第四句(「樓殘」比較有古今演變之感,「殘樓」感覺比較傾向現狀。)所以才用這樣表現。
得今朝之快意,察萬古之傷心
壯齋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4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一方 » 2007-01-28 07:51 AM

壯齋 寫:原本也是照詞長所說的,做成句中對的形式,這也是常用的句型。不過後來想想,一來太順了。二來覺得五桂樓雖好,但再怎麼樣的對不上三傑。三來是想凸顯「現狀」以接上第四句(「樓殘」比較有古今演變之感,「殘樓」感覺比較傾向現狀。)所以才用這樣表現。

多謝壯齋詞長指教,不知道太順也是一病 :roll:
詩不厭多改
一方
會員
 
文章: 4234
註冊時間: 2004-02-18 10:35 AM
來自: 墨爾本

文章壯齋 » 2007-01-28 10:16 AM

詞長別這麼說,這算是個人喜好,未能稱病.
"勇於創造"與"作意好奇"之間往往只有一線之隔,其間的區隔或許只在對於自己的書寫行為是否有所自覺.
得今朝之快意,察萬古之傷心
壯齋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4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笠雲生 » 2007-01-29 04:45 AM

壯齋詞長獨到見解.令人讚嘆!
至於<林癡仙.林幼春.林仲衡.>應為霧峰林家三傑.而非櫟社三傑.請詞長留心一下.
向 上 學 , 向 內 觀 .
笠雲生
會員
 
文章: 1461
註冊時間: 2003-03-11 12:58 AM

文章壯齋 » 2007-02-01 02:39 PM

謝謝詞長說明。沒想到其中還有這樣的區隔。
得今朝之快意,察萬古之傷心
壯齋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4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32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