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戌新春試筆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文章吳欽友 » 2006-02-11 09:25 PM

芬陀利 寫:吳詞長教訓的是!
失言了,抱歉! :oops:
葛亮”確實有不少人用過,是可辨識的權宜用法
恕我頑愚,還是冒昧的請問吳詞長
為何選用“桓武”而不直用“宣武”?

「宣武」大家都知道是個北京的城門兒,直接用宣武,不如用桓武少惹誤會。

更重要的是詩哥該讀《爾雅》,或者小弟該注出《爾雅》。之所以不注,說是「怕芬陀利詩哥變懶」算不算個理由呢?

因為在《爾雅‧釋訓》裡說「桓桓,威也。」另外在《廣雅‧釋訓》裡說:「桓桓,武也。」《晏子春秋‧外篇上二十七》吳則虞集釋引劉師培《校補》還提到:「『宣』與『桓』同。」宣字本有內在膨脝之意,杜甫〈北征〉不是有:「桓桓陳將軍,仗鉞奮忠烈。」嗎?仇兆鰲就認為這「桓桓」就是武勇之貌。試問:是用「宣武」好讓來挑刺兒的說:「人家那會兒還沒有宣武門呢!」來得好呢?還是將這一整句推拓出一個「桓桓武貌」的語境來得好呢?

桓也好、宣也好,都有「膨脝」之意,台語至今仍用之,不過負面的「吹牛自滿」之意倒因為時間的推移而增多了。其實古早古早之時,宣、桓、武、勇的意義都接近。詩哥苦苦相索,不如還是自己動手查找得知比較好啦!

小弟到底該不該注,也就憑您一句話了。您的上一帖說小弟自己先注,不如等人來問了再注得好,小弟已經等了大半天,結果您還是沒有去查找古籍,一定要我說,小弟這會兒說了,自己還覺得太多嘴了,可以不再說了嗎?有那多閒工夫,寫幾首詩不是更好嗎?
最後由 吳欽友 於 2006-02-11 09:47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襄陽筆法得董北苑墨妙而縱橫排宕自成一家其入細處有極深研幾之妙得其
吳欽友
會員
 
文章: 350
註冊時間: 2005-11-27 07:17 AM
來自: 嶺表

文章芬陀利 » 2006-02-11 09:47 PM

我還是不明白ㄟ :roll:
前三句敷陳同一個典故,有人會弄錯“宣武”的用意嗎?
倒是“桓武”乃算是個帝王的專有稱號,但非指桓溫。
芬陀利
會員
 
文章: 2263
註冊時間: 2002-07-20 09:12 PM

文章維仁 » 2006-02-11 10:20 PM

感謝各位詞長熱烈迴響,使得本欄總篇數居然到達一百,也使得很多讀者增長了很多見聞。
但是,討論之中也難免旁生歧出,距離原貼的本意似乎愈益遙遠。在下承乏詩薈版務,只好出來冷卻一下熱烈的討論。本欄到百為止,請恕在下的獨斷打擾了各位的興致。
詩薈管理員敬啟
維仁
版面管理員
 
文章: 4544
註冊時間: 2002-02-25 09:24 AM
來自: 台灣

上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0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