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無為齋主 » 2005-10-13 02:33 PM
誠懇感謝學長悉心批硃,在下筆拙,緻使先生質疑。我這組詩是在試圖用現代常用詞滙,而用其原本意義遣詞造句,初讀似不解或不通,細讀也許可解或可通。也許試圖不成熟,請學長正之。
學長指“愚意以為「歲序流傳」和「醉上蒼」似乎在意思上面不夠合理。”這裏「歲序流傳」之“流傳”當流動傳遞意,既然是“序”當然就可“流傳”暸,如果用“流轉”也許感覺順暢些,但我未用之;
「醉上蒼」之“上蒼”,這裏當大自然解。整句“沐浴清嵐醉上蒼”是登山者――我的感受,“醉”指我醉,意即“陶醉於大自然之中”。這樣解不知是否合理。
學長說:“請問「上岡」是什麼意思?這詞在台灣並不使用,是以有所請教”。“上岡”就是上岡,就是上山岡,就是登高,古人使用,臺灣也使用。其實什麼也別多想。當然讀者要想什麼也隨之。整句是“資訊通知好上岡”“資訊”原來是“信息”,轉換時成暸 “資訊”。“信息”,消息、音訊。唐/李中/暮春懷故人詩:“夢斷美人沉信息,目穿長路倚樓臺。
至於學長說:“愚意以為第二聯對仗不太工整,意思也有些奇怪”。我的感覺是工整的。也許問題齣在 “婉約”和“牽連”上,正如我上面所說用其原本意義遣詞造句。“婉約”就是婉轉相約朋友蘭亭聚會,而“牽連”即相牽聯結與朋友攜手同游賞菊之意。
學長說:“「今對茱萸不認真」只用一「今」字雖可解通全句,但是似乎過於簡省。”呵呵,暫且這樣用一回吧,如用“時”?“時對”也許就沒有這個感覺暸。
學長指“請教「根實果」和「本心仁」是什麼意思?”“根”是 植物莖幹長在土裡的部分; 當然可引申為物體的基部、下部及事物的本源。“本”也是草木的根幹,事物的本原、根源。“仁”也是果核种子,也是仁义之仁。
“草亂難尋根實果,風搖易落本心仁。”说的是登山时杂草丛乱,很难找到树根下的果实了,山越高风越大,开心的果仁很容易被摇落。当然也暗喻着世风越繁杂越难求的事实本质的东西,越是宦海宫阙越易摇落道德。登山者往往失去“仁山智水”的本義。
學長问“「歸來洗卻粘身土,忍再登高費苦神。敢問詞長既已歸來,何以結句又以登高收束?”呵呵,关键在一个“再”字,既然下来了,就不想再上了,其中甘苦唯登山者――我知。这也与本人身世有关。“登峰”后改“争峰”。
學長言:“愚意以為「群眾」對「傷風」稍寬”。「群眾」如果當並列詞組解,對仗是偏寬,如果當偏正詞組,動賓結搆解便不寬暸,即“群”當動詞,區聚集、聚合意。如齊語:“令夫士,群萃而州處”之群意。
上面所述,也許有牽強之嫌,但我還是喜歡試試。看學長及諸方家有何意見賜教。
無名利煩惱
為酒詩歡欣
歡迎來坐坐:http://wuweizhai.pk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