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詩贈嚥唅詞長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七絕-詩贈嚥唅詞長

文章woncf » 2005-08-09 02:13 PM

尋 聲 借 問 故 人 乎
別 後 飄 然 散 各 途
遙 記 當 年 清 月 夜
同 心 未 悔 少 年 圖
woncf
會員
 
文章: 407
註冊時間: 2003-11-17 10:57 AM

文章嚥琀 » 2005-08-09 03:21 PM

敬謝學長贈詩!
學弟才淺,改日再回贈。
嚥琀
會員
 
文章: 382
註冊時間: 2002-02-26 08:14 PM
來自: 台北

文章嚥琀 » 2005-08-10 07:46 PM

七絕,回贈woncf 詞長

網海重逢驚復喜,
傳詩敘憶府城情。
螢屏咫尺天涯遠,
把酒長空月未盈。

功力不夠,無法韻和原玉,請學長見諒。

對詩律不熟,詩藝不精,有不妥或出律處請各位詞長斧正。
嚥琀
會員
 
文章: 382
註冊時間: 2002-02-26 08:14 PM
來自: 台北

文章woncf » 2005-08-11 11:02 AM

謝謝 嚥琀贈詩
我心亦有戚戚焉,快慰之

惟就詩論詩,以下幾個個人想法,不敢說斧正
只是幾年來從各位網路前輩指導得來,供參

詩律有平上去入,平聲尚有陰、陽
與聲調的感覺,習習相關
就中庸觀點,故有人主張,頭、尾韻亦應講協調均勻
甚至有些名句,句中即平上去入井然有序,令人迭宕
這雖不是什麼大理論,然吾心甚認同

~~以上woncf謹覆供參,近日有事,再聊
woncf
會員
 
文章: 407
註冊時間: 2003-11-17 10:57 AM

文章嚥琀 » 2005-08-11 06:44 PM

woncf 寫:惟就詩論詩,以下幾個個人想法,不敢說斧正
只是幾年來從各位網路前輩指導得來,供參

詩律有平上去入,平聲尚有陰、陽
與聲調的感覺,習習相關
就中庸觀點,故有人主張,頭、尾韻亦應講協調均勻
甚至有些名句,句中即平上去入井然有序,令人迭宕
這雖不是什麼大理論,然吾心甚認同


甚有道理,只是我對詩律不熟悉,因此就算知道了上述道理,也不知拙作的問題在哪裡,因此要請詞長賜教。
除了回覆他人貼文,我的詩還不敢在詩薈版開題,平常也少寫詩,因此有所指正之處請勿客氣。
嚥琀
會員
 
文章: 382
註冊時間: 2002-02-26 08:14 PM
來自: 台北

文章woncf » 2005-08-12 10:29 AM

不敢說教,只是寫作中自己的一個要求,但有時自己也達不到 :cry: :cry:
先說一下,我的前題是以立意為先,再求聲調
通常個人賞詩,也只是看立意而已,因為是送給我的詩
所以會再吟讀幾次,難免以個人主觀看法切入了

不過說說幾個自己避免原則如下
一、韻腳即使合律,亦儘量陰、陽錯列,如不能時至少不全偏一邊。
二、於律詩時,未押韻之句尾,亦儘量上去入錯列。
三、句首第一字亦儘量作如是觀。

這只是個人的一個要求
每個人對聲調看法不同,也不能一概而論
貨惡不必其棄於地也,就請參考就好

所以個人認為大作
一、兩個押韻字,同為陽平,較少變化。
二、首結兩句,前三字同為上上陽,個人感覺單調一些。
三、承轉首字同為陽平,三、四字又同為上入,個人亦認為重複性高了一些。
四、再者四句皆有八庚韻,雖說不構上犯韻,但首句似可避免,以減少聲調上的重複感。

以上說法近乎吹毛求疵 ,但只是供作參考而已,請勿介意!
woncf
會員
 
文章: 407
註冊時間: 2003-11-17 10:57 AM

文章天馬行空 » 2005-08-12 01:27 PM

woncf 寫:不過說說幾個自己避免原則如下
一、韻腳即使合律,亦儘量陰、陽錯列,如不能時至少不全偏一邊。

詞長此言不知出于何處,須知平聲分陰陽自元周德清之《中原音韻》始有,而律絕成熟于唐朝,恐不确。
紅平綠仄臧郎地 天馬行空雲飛揚
www.zangland.com
天馬行空
會員
 
文章: 791
註冊時間: 2003-12-20 02:55 PM
來自: 東京

文章天馬行空 » 2005-08-12 01:46 PM

woncf 寫:就中庸觀點,故有人主張,頭、尾韻亦應講協調均勻
甚至有些名句,句中即平上去入井然有序,令人迭宕

词长所指或许是下述内容,沈約此說,在當時就受到鐘嶸等人的批評。 宋嚴羽《滄浪詩話‧詩體》也說:“作詩正不必拘此,弊法不足據也”。

【八病】古代關於詩歌聲律的術語。爲南朝梁沈約所提出,謂作詩應當避忌的八項弊病,即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據《文鏡秘府論》所述:
『平頭』-指五言詩第一字、第二字不得與第六字、第七字同聲(同平、上、去、入)。
『上尾』-指第三字不得與第十字同聲(連韻者可不論)。
『蜂腰』-指五言詩第二字不得與第五字同聲,言兩頭麤,中央細,有似蜂腰。
『鶴膝』-指第三字不得與第十二字同聲,言兩頭細,中央麤,有似鶴膝。
『大韻』-指五言詩如以“新”爲韻,上九字中不得更安“人”、“津”、“鄰”、“身”、“陳”等字(即與韻相犯)。
『小紐』-指除韻以外而有迭相犯看(即九字之間互犯)。
『旁紐』-一名大紐,即五字句中有“月”字,不得更安“魚”、“元”、“阮”、“願”等與“月”字同聲紐之字。
『正紐』-一名小紐,即“壬”、“衽”、“任”、“人”爲一紐 ,五言一句中已有“壬”字,不得更安“衽”、“任”、“人”字,致犯四聲相紐之病。
紅平綠仄臧郎地 天馬行空雲飛揚
www.zangland.com
天馬行空
會員
 
文章: 791
註冊時間: 2003-12-20 02:55 PM
來自: 東京

文章天馬行空 » 2005-08-12 01:54 PM

【唐】釋皎然著《詩式》中有“明四聲”一篇,摘錄如下:
樂章有宮商五音之說,不聞四聲。近自周顒、劉繪流出,宮商暢于詩體,輕重低昂之節,韻合情高,此未損文格。沈休文酷裁八病,碎用四聲,故風雅殆盡。後之才子,天機不高,為沈生弊法所媚,懵然隨流,溺而不返。
紅平綠仄臧郎地 天馬行空雲飛揚
www.zangland.com
天馬行空
會員
 
文章: 791
註冊時間: 2003-12-20 02:55 PM
來自: 東京

文章嚥琀 » 2005-08-12 02:41 PM

我覺得woncf 詞長提出來對我是一番好意,只是我對詩學的造詣不高,所以對所謂陰陽聲可說是一竅不通。以後慢慢學。
至於所謂八弊之說,既然古人都已有仁智之見,我們也無續繼續這個數百年來的爭端,認同者信之,不認同者則不信之。反正各寫各的,我想只在要評獎和考試時才要訂明標準。

不過兩位詞長分別都提出一套對於聲律的論點,都頗具學習參考價值。
嚥琀
會員
 
文章: 382
註冊時間: 2002-02-26 08:14 PM
來自: 台北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Bing [Bot] 和 19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