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引:
冬夏詞長曾於元宵寫過祭詩以紀念李公,俄頃暮春將過,病毒仍舊肆虐全球。重讀方希直〈指喻〉一文,「天下之事,常發於至微,而終為大患;始以為不足治,而終至於不可為」,頓有慨歎之情湧現。常語亦有「預防勝於治療」之誡,童蒙咸知,況中央官員乎?是以緬懷李公,兼呈冬夏詞長,庚子三月廿八日誌。
哨訊湮然愀既歸,荊襄杏雨拭還揮。疫魔初肇能循線,庸吏相瞞卻失機。
責己鷇音聊噱噱,扶生義舉但頎頎。危城陷落誰馳赴,待曉征衣是白衣。
註:鷇(ㄎㄡˋ)音,雛鳥之囀,喻當地公安的不實指控。
秋水先生 寫:問安。在下見「方希直」三言時,心道:在下拜讀錢牧齋所編明季詩集時,嘗觀方希直詩。竊以為何烈士心隱、李烈士卓吾諸公(當然不僅這二位)之英雄壯舉,較方希直投筆於地之行,在青史上重要許多,與此同時,方希直之膽,亦屬罕見。方希直詩文俱佳,然政理用兵,俱非所長。致敬成祖時期,勉力善存方希直重要詩文之人,彼等此舉,流芳千載。見閣下首句時,心道:「李公哨音,已遍寰宇,永不磨滅。」見「責己鷇音聊噱噱」時,心道:「閣下此句是否還有精進餘地?『鷇音』若正是李公受押期間,『主流權貴』顛倒黑白之音,前二言為何作『責己』?閣下或可再思。」見「待曉征衣是白衣」時,心道:在下亦敬這些醫師,《雲山集》中有祭宋公英杰五律為證,此律已刊於《乾坤詩刊》。見閣下敘及李公磨難時,心道:《雲山集》中,記謝娘子琳卡、劉官人文之五絕,亦已刊於《乾坤詩刊》,此絕要義之一,是諫閣下所指之絕大多數官吏。在下詩詞歌賦,冷豔愁苦,淒傷幽絕,恩師吳先生子彥(風雲)讀在下擬神州為人之<秋怨>時,至頸聯,嘗言:「極其愁苦欲絕」;祭宋公英杰、致敬謝娘子並劉官人於世之可敬影響,並諫閣下所指絕大多數官吏時,亦以此風遣詞。在下藝文之風,異於閣下藝文之風。在下、閣下之水平,自然不比杜子美成熟期之水平,不過如實相告:印象中,閣下常用之風,使在下思及杜子美之風。勉之!閣下亦是博學志士,在下、閣下應從高峰二側,努力登頂。秋水再拜。
鴻賓 寫:有同感。敝人曾为李文亮輓聨:
悲君漢口受诫祇因一聲哨
乐尔天堂再生願作九頭鳥
請雅正
鴻賓 寫:甚謝!改成:
悲君漢口受诫祇因一聲嘘
樂爾天堂再生願作九頭鳥
輓聯对平仄要求不同律诗。要與時俱進哦!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Google [Bot], Majestic-12 [Bot] 和 12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