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楚狂 » 2013-09-20 03:23 PM
第三句「魚翅青鮑超百萬」之「鮑」,《佩文韻府》、《詩韻合璧》只收入【上聲18巧】韻獨用。
例:
唐‧胡曾〈詠史詩一百五十首‧沙丘〉
年年遊覽不曾停,天下山川欲遍經。堪笑沙丘纔過處,鑾輿風過鮑魚腥。
宋‧劉克莊〈和林肅翁有所思韻〉頸聯:
舊友惟君真管鮑,諸生若箇是程仇。
康熙字典收有平仄兩用,上讀謂「鮑魚」指「石決明」,即鰒魚,看來就是指「阿一鮑魚」的「鮑魚」。
若平聲讀如「拋」,不知指何種魚。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