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元(外一首)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改元(外一首)

文章孔捷生 » 2012-11-16 10:10 PM

改元
十年逢閏厄黃楊,紫綬金章新兩行。
攘內勳應侯萬里,鈞天樂待奏連場。
雨患不均魚患寡,璽維長穩武維揚。
空傳少主思移鼎,又臘龍肝作膽嚐。

感事
前朝故吏半藍關,慨守坤爐煉九還。
聲擲地時先集句,令行紙上易搬山。
何如心跡寫驢背,好入林泉隱豹斑。
夜見隋珠明相府,祗疑五石已成丹。
最後由 孔捷生 於 2012-11-20 07:01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孔捷生的个人空间
http://www.jintian.net/today/?11088
孔捷生
會員
 
文章: 465
註冊時間: 2012-05-01 01:03 AM
來自: 美國

Re: 改元(外一首)

文章孔捷生 » 2012-11-18 06:09 AM

謝謝李凡詞長提醒。補加說明,第一首為折腰體,第二首為飛雁入群格。
孔捷生的个人空间
http://www.jintian.net/today/?11088
孔捷生
會員
 
文章: 465
註冊時間: 2012-05-01 01:03 AM
來自: 美國

Re: 改元(外一首)

文章楚狂 » 2012-11-19 09:43 AM

七律平仄及聲調有定格,故於「正體」之外若用「折腰」等「變體」,「」自注明。

原因不外:一款米百人呷。讀者有識與不識,免肇無謂口舌是非。
「宜」者非「必」也,不注明而特立獨行不與俚俗同混者,亦無不可。

〈改元〉一詩第五句拗黏,與老杜〈詠懷古跡〉五首其二,於遣詞用字聲調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老杜詩第三句:「悵望千秋一灑淚,」拗黏第二句:「風流儒雅亦吾師。」
「望」字是個平仄兩用字。

詞長〈改元〉一詩第五句:「雨患不均魚患寡,」拗黏第四句:「鈞天樂待奏連場。」
「患」字亦是個平仄兩用字。(李凡詞長已先提及)
兩詩都於第四字判黏對(秋→雅、均→待)。

〈改元〉末句:「又臘龍肝作膽嚐」,臘得有「辣」味。

有個聲調上的「小瑕」,容末學妄言:
不押韻的三個字:「里、寡、鼎」都作上聲調;
押韻的五個字:「楊、行、場、揚、嚐(嘗)」都作「陽平」聲韻,
氣略有不叶。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改元(外一首)

文章孔捷生 » 2012-11-20 04:38 AM

謝楚狂詞長點撥。
《改元》聲調問題,不押韻句末字我沒注意到,但押韻字卻已有感覺,惜乎第一句用典,不好改,後面對仗句和末句都不好改,能改的是第二句,只是一時間沒想出替代字眼,只好留給方家批評了。
“臘”字是掂量過,謝詞長點評。
“一款米百人呷”,有趣!粵語有幾乎一模一樣的諺語:“一樣米養百樣人”。
孔捷生的个人空间
http://www.jintian.net/today/?11088
孔捷生
會員
 
文章: 465
註冊時間: 2012-05-01 01:03 AM
來自: 美國

Re: 改元(外一首)

文章孔捷生 » 2012-11-20 07:01 AM

改一字,安內改為攘內。
孔捷生的个人空间
http://www.jintian.net/today/?11088
孔捷生
會員
 
文章: 465
註冊時間: 2012-05-01 01:03 AM
來自: 美國

Re: 改元(外一首)

文章楚狂 » 2012-11-20 08:19 AM

〈改元〉原詩可不用改,若有聲調上的小瑕,不掩瑛瑜之輝。
清人有更上一層樓的見解:

清‧董文渙《聲調四譜》有謂「四聲遞用」:
「唐律高處在句中四聲遞用。朱彝尊氏謂老杜律詩單句,句腳必上、去、入皆全,今考盛唐初諸家皆然,不獨少陵且不獨句腳為然。即本句亦無三聲複用者。故能氣象雄闊,俯視一世,高下咸宜,令人讀之音節鏗鏘,有抑揚頓挫之妙,間有末句三聲偶不具者,而上去、去入、入上句必相間,乃為入式。」

網路上可查考到有關「四聲遞用」一詞,可參考。

七律若首句入韻,則單數句末字「平上去入」四聲俱全;如《唐詩三百首》中收:

唐‧崔曙〈九月登望仙臺呈劉明府〉
漢文皇帝有高(平),此日登臨曙色開。
三晉雲山皆北(去),二陵風雨自東來。
關門令尹誰能(入),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尋彭澤(上),陶然共醉菊花杯。

唐‧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平)?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入),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去),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上),長使英雄淚滿襟。

單舉兩首,請參考。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改元(外一首)

文章孔捷生 » 2012-11-20 11:31 PM

謝過楚狂詞長。我無詩學理論,只憑直覺,多少注意一下押韻字的起伏,但對不押韻句尾從無感覺。這學問真大。
孔捷生的个人空间
http://www.jintian.net/today/?11088
孔捷生
會員
 
文章: 465
註冊時間: 2012-05-01 01:03 AM
來自: 美國

Re: 改元(外一首)

文章楚狂 » 2012-11-22 08:30 AM

律詩單數句尾「四聲遞用」不是「非如此不可」。
清代學者認為若能如此,「平上去入」交錯,則「讀之音節鏗鏘,有抑揚頓挫之妙」。
參考即可,並非硬性法則。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改元(外一首)

文章孔捷生 » 2012-11-24 02:16 AM

多謝楚狂詞長賜教!
孔捷生的个人空间
http://www.jintian.net/today/?11088
孔捷生
會員
 
文章: 465
註冊時間: 2012-05-01 01:03 AM
來自: 美國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40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