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近事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東海近事

文章孔捷生 » 2012-09-20 07:27 AM

剿撫爾來何用兵,囊封紙馬看連營。
澠池獻璧復彈瑟,鴉陣嚇蠻還絕纓。
雞卜蝦夷終北遁,索橫檣櫓罷東征。
大師兄去硃砂在,好畫靈符上漢旌。

——寫於壬辰初秋
最後由 孔捷生 於 2012-09-20 10:12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孔捷生的个人空间
http://www.jintian.net/today/?11088
孔捷生
會員
 
文章: 465
註冊時間: 2012-05-01 01:03 AM
來自: 美國

Re: 東海近事

文章楚狂 » 2012-09-20 08:42 AM

拜讀。

首句入韻,宜調平仄。

清代李汝襄舉出老杜〈玩月呈漢中王〉五律首句入韻:「夜露氣清」,創「孤平」一詞。
近代王力亦舉唐代李頎〈野老曝背〉七絕首句入韻:「百歲老不種田」,標出「孤平」所在。
很顯然地,無論五、七言,絕律首句若「入韻」,宜避「孤平」大忌。
(嚴格講,近體詩只要是押用平聲韻的句子,皆避孤平。)


另,四句用兩個典,「嚇蠻」當是李白,只是費解之處在「絕纓」一詞;究竟是用《說苑》:「楚人絕纓」一事?還是《漢書》:「終軍請纓」典?西苑可有此事?

末聯當起張汝梅與毓賢,始能成「氣候」;若遇袁宮保,不過以鄰為壑,釣魚臺西南便遭殃了。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東海近事

文章孔捷生 » 2012-09-20 10:05 AM

正要請教楚狂詞長,“不”字當下一個字是仄聲時,是否可讀平聲?
另外我覺得好像前人的孤平句,更多在一聯的前一句,包括入韻句。所以我得出可能是錯誤的印象,每聯首句不必太拘泥。
拙作第二句原本想說“老王故智XXX”,但礙於孤平,放棄了,但下聯意思卻接過去,絕纓是老王(傳璽那個老君王)當政時的外交逸聞。當然現在不提老王,是次壬辰“拳亂”中亦多有絕纓之舉。
孔捷生的个人空间
http://www.jintian.net/today/?11088
孔捷生
會員
 
文章: 465
註冊時間: 2012-05-01 01:03 AM
來自: 美國

Re: 東海近事

文章楚狂 » 2012-09-20 10:50 AM

〈東海近事〉首句:「不用兵」之「不」為句首或句中之「否定語氣」,非句末「未定語氣」,故只作仄用。今國語或普通話雖讀如二聲「鯱」(bu2, 「ㄅㄨˊ」)或四聲「部」(bu4, 「ㄅㄨˋ」),在作為否定語氣用時,近體詩韻只作「仄聲」用(有上去入三個聲調)。
如:
白居易〈紫陽花〉
何年植向仙壇上,早晚移栽到梵家。 雖在人間人識,與君名作紫陽花。

元稹〈任醉〉
本怕酒醒渾飲,因君相勸覺情來。殷勤滿酌從聽醉,乍可欲醒還一杯。
註:首句、末句「醒」字平讀始合律。

----------------------------------------------------------------------------------------------------------------------------------------------------

【不】字用作「平讀」時,只用在「語尾」,為「未定語氣之『語尾詞』」。既然用在「語尾」,便與其後接不接「仄聲字」無關,畢竟「語尾」已無字詞可接了。
另《康熙字典》收平聲「夫」,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
【不】字作「未定之『語尾詞』」用時,《廣韻》作「甫鳩切」,《集韻》作「方鳩切」,音讀如「浮」,入【下平十一尤】韻。

詩例頗多,如:
晉‧陶潛〈遊斜川〉
開歲倏五日,吾生行歸休。念之動中懷,及辰為茲遊。
氣和天惟澄,班坐依遠流。弱湍馳文魴,閒谷矯鳴鷗。
迥擇散遊目,緬然睇曾丘。雖微九重秀,顧瞻無匹儔。
提壺接賓侶,引滿更獻酬。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
中觴縱遙情,忘彼千載憂。且極今朝樂,明日非所求。


唐代近體詩則有:

唐‧劉禹錫〈和令狐相公言懷寄河中楊少尹〉
章句慚非第一流,世間才子昔陪游。吳宮已歎芙蓉死,邊月空悲蘆管秋。
任向洛陽稱傲吏,苦教河上領諸侯。石渠甘對圖書老,關外楊公安穩

唐‧白居易〈夢微之〉
夜來攜手夢同遊,晨起盈巾淚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陽草樹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阿衛韓郎相次去,夜臺茫昧得知

宋代則有:

宋‧黃庭堅〈次韻寄藍六在廣陵〉
聖學相期滄海頭,當時各倚富春秋。班揚文字初無意,滕薛功名自不優。
焦尾朱弦非眾聽,南山白石使人愁。傳聲為向揚州問,相憶猶能把酒

宋‧陸游〈題湖邊旗亭〉
春色初回杜若洲,佳人又典鷫鸘裘。八千里外狂漁父,五百年前舊酒樓。
渡口遠山顰翠黛,天邊新月掛瓊鉤。回頭笑向紅塵說,也有閒愁到此

網上有人不識此【不】字平讀之意,以為此用法「出律」或「無意義」,少見多怪。

詩例非常多!唐、宋兩代各舉二例。
手頭上正在編寫一些一字多音、古今詩韻讀音相異的詩例,故隨手貼上。


----------------------------------------------------------------------------------------------------------------------------------------------------


另,
關於「孤平」已如二樓所述及所舉詩例,不論單偶句,只要是近體詩押用平聲韻的句子,皆避「孤平」。

五言入韻句的第二字,要計較是否犯「孤平」(如:仄仄仄平):但七言入韻句的第二字,可不計孤平。以首字離韻腳太遠,不中用的。
七言句是五言句的擴充,在五言句的「頭節」上再加兩個字做「頂節」,故要計較的是七言入韻句的「頭節」的第二字(即七言句第四字若平聲則不可落單)。(註:兩字一個音節,至於「腳節」,當然只有一個字。)
像《唐詩三百首》裏七律押韻句,第二個字的平聲字被兩個仄聲字所夾者至少有三例,均不計入「孤平」:

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四第六句(入韻句)「歲伏臘走村翁」。

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五第六句(入韻句)「指若定失蕭曹」。

李商隱〈錦瑟〉次句(入韻句):「一一柱思華年」。(「思」字去讀。)

故,〈東海近事〉次句若用:「老故智◎◎◎」,「王」字在七言入韻句第二字,雖被「老」與「故」字所夾,亦不算「孤平」。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東海近事

文章孔捷生 » 2012-09-20 10:15 PM

謝楚詞長賜教。“不”字已改為“何”字。
另,獻璧、彈瑟、絕纓均系老王遺事,今王守成之君,更不堪話起。
孔捷生的个人空间
http://www.jintian.net/today/?11088
孔捷生
會員
 
文章: 465
註冊時間: 2012-05-01 01:03 AM
來自: 美國

Re: 東海近事

文章風雲 » 2012-09-30 11:57 AM

楚狂 寫:手頭上正在編寫一些一字多音、古今詩韻讀音相異的詩例,故隨手貼上。


此工程頗為浩大,若他日能成書,當是詩歌創作愛好者之福也。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Re: 東海近事

文章李凡 » 2012-10-02 06:42 PM

風雲 寫:
楚狂 寫:手頭上正在編寫一些一字多音、古今詩韻讀音相異的詩例,故隨手貼上。


此工程頗為浩大,若他日能成書,當是詩歌創作愛好者之福也。

-----------
記得此網很多年前曾有平水韻一字多音之貼,印象中似是小發兄發的帖.國語一字多音台灣國語辭典早已存在.
但詩例則未見,期待...詩例似應重在平收句,仄收句會有很多解釋.
〔不〕字作平音,正如楚詞長所說,多在尾字.有一個簡單識別:平音〔不〕與〔否〕通,但否為仄音,故凡可順讀否而欲平音者,皆可以〔不〕名之.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3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