騾鴨----五律
進食多無忌,療飢少有餘。
成群偏戲耍,律己正寬舒。
色戒於誰免?在其觀念除。
隨緣長自適,快意去沙豬。
四年級 寫:騾鴨----五律
進食多無忌,療飢少有餘。
成群偏戲耍,律己正寬舒。
色戒於誰免?在其觀念除。
隨緣長自適,快意去沙豬。
四年級 寫:詩人也是人,雅俗自有公評,我選擇適性,而不是故作清高狀----------------
說得一口好菜,不等於做得一手好菜,詞長見解我當尊重,但也不妄自菲薄,如詞長能將見解做成律詩賡酬,不才自當奉陪--------------------
楚狂 寫:四年級 寫:詩人也是人,雅俗自有公評,我選擇適性,而不是故作清高狀----------------
說得一口好菜,不等於做得一手好菜,詞長見解我當尊重,但也不妄自菲薄,如詞長能將見解做成律詩賡酬,不才自當奉陪--------------------
不是寫得幾句五言、七言的字句組合,就叫做「近體詩」。
滿街提著油瓶的「打油者」尚能沾沾自喜,以為手中物可廁身當中。
就算是「騷人」、「墨客」這樣的字詞用上一千次,仍然不能堆砌拼貼成就「詩人」。
近體詩,是文字「精煉」的「極短篇」。
大作遣詞用字有無做到,是無須費神句讀點批。
宋‧洪邁《容齋隨筆》云:「一首五律,如四十位賢人,著一屠沽兒不得。」
閱大作五言八句,如入闤闠。
七言八句字多,更毋須贅言。
煉字,絕對不是「故作清高狀」。如果這是台端對「詩」的深刻體認與歷年見解,那就請便去「適性」!
鄙人三年前學詩,也常被諸先進達德者評議曰「俗」,曰「生硬」,如不能虛心檢討自己缺失,而採取一意我行我素,自以為別具風格,大概也就此沉淪。
台端的文字,總是卡在「輕」、「滑」之際,大量隨意而出。不能提升、精進、洗煉,只不過是文字屠戮。
鄙人的話,能聽便聽,不能聽就棄之罷!聽不進去,也千萬不要誤以為某是來窮嗑牙、瞎抬槓,以後頂多不看,不看就「無語」。
某不是閒閒沒事者。要讀經典文章,大可再細閱一遍《全唐詩》並勤作筆記,起碼還可多認識些「字」與「律」。。
《論語‧衛靈公篇》更有好文章,讀得通透,可以養性。
古人和作,如元白劉、皮陸之賢,皆心交意合。有此心意,方有神品!
學詩,除了「態度」之外,更重要的在「風度」。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4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