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面兔 寫:「坐靜微軀感陸沈」極有散原味,池字孤平。
單數句不用韻,因此當無「孤平」之疑。
嚴格講,可算是「
夾平」── 兩仄夾一平。
軍持 詞長詩作第七句:「水皺一池未生骨」應作「拗句」看。
仄起出句(定式為「
仄仄平平平仄仄」)拗第六字(五、六兩字平仄互換),
對句(落句)定式為:「平平仄仄
仄平平」,因對句定式五六七字為「仄平平」,
故可不必易平救轉以避免「下三平」落腳。(「下三平」為古風)。
例:宋‧楊萬里〈和昌英叔久雨〉頸聯:
「更著好
風墮
清句,不知何地頓閑愁。」
「風」與「清」均為夾平,但對句第五字「頓」並未易平救轉。
詩題另作〈和昌英主簿叔久雨〉,全文:
積雨今晨也解休,殷勤日腳傍花流。
半明衣桁收梅潤,全為農家放麥秋。
更著好風墮清句,不知何地頓閒愁。
新晴佳處無人會,隔柳一聲黃栗留。
軍持 寫:軒窗樹色忽蕭深,秋日遲遲例照臨。
一刹閒愁隨葉墮,萬般清冷透衣侵。
望虛幻局知雲變,坐靜微軀感陸沈。
水皺一池未生骨,犂星待遣到樓陰。
軍持 詞長尾聯出語奇拗。
應為化用東漢‧崔寔《四民月令》:「河射角,堪夜作。犁星沒,水生骨。」
「水生骨」者,意為「水成冰」。
「犁」指心宿三星橫斜若犁,因此民間有稱做「犁星」者。
《詩‧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火」者,指「二十八宿」之東方七宿第五宿「心宿」,古稱「大火」。古用夏曆計年,
夏曆五月黃昏時「心宿」在中天,夏曆七月(約當陽曆八、九月)漸漸西沉,故云「流火」。
另一說:
「犁星」為北斗七星之別名,亦稱杓星、斧頭星。
古籍《鶡冠子》記載:「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斗柄西轉後,時序將自秋漸入冬,天氣漸冷,水漸凍成「冰」,故云:「水生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