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陀利 寫:多謝幾位詞長對小的對《鮫人》詩境發想的認可與優容
近來暇餘逐頁翻閱【禪門驪珠集】,今日讀至(P.303)黃龍慧南禪師(1002-1069),語錄剛好言及珠與月,哈~小的實在看不太懂

,就抄錄如下唄

:
且道:何者是珠,何者是月?若也,不識珠之與月,念言念句,認光認影,猶如入海算沙,磨磚作鏡,希其數而欲其明,萬不可得。豈不見道:若也,廣尋文義,猶如鏡裡求形,更乃息念觀空,大似水中捉月。另
(P.293)汾陽善昭禪師(947-1024)有云:
萬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撈摝始應知。
問安 芬陀利詞長!
此段公案,有一重要前文:
上堂云:
摩尼在掌,隨眾色以分輝;寶月當空,逐千江而現影。諸仁者,一問一答,一棒一喝,是光影。一明一暗,一擒一縱,是光影。山河大地是光影,日月星辰是光影,三世諸佛一大藏教,乃至諸大祖師,天下老和尚,門庭敲磕,千差萬別,俱為光影。且道何者是珠?何者是月?若也不識珠之與月,念言念句,認光認影,猶如入海算沙,磨磚作鏡,希其數而欲其明,萬不可得,豈不見道。若也廣尋文義,猶如鏡裡求形,更乃息念觀空,大似水中捉月,衲僧到此,須有轉身一路。
兩個名詞解釋一番,餘皆可得:
(1)「摩尼」,「摩尼珠」也,即「如意寶珠」。龍宮所出,有人認為「奇世珍寶,寶珠慶嚴殊好,自然流露清光明,普照四方。」
(2)「若也」,個人認為其義等同「乃若」,其義為「至於」,為轉接語詞。看本段公案其後數個「若也」用法可知。
禪師認為「
摩尼在掌,隨眾色以分輝;寶月當空,逐千江而現影。」問答棒喝、明暗擒縱、萬物感悟,皆光影對映,無差等,無須執著。
但世人皆著於物相,故如「入海算沙、磨磚作鏡、水中捉月」皆不可得。(佛在心中,萬物自然有道)
這一段,有如六祖「幡動、風動、心動」之喻。
這是末學淺見;若有所誤,就當過耳清風,無有甚解。
順道祝大家:
中秋佳節 團圓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