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寫作《華夏女兒誄》的些許心思
三年前,在與京城的一位文友交流時,談起了《華夏女兒誄》這個課題。她對此很感興趣,認為很有意義,極力鼓動餘研究、寫作。爾後,餘便開始了資料求證和情緒醞釀。
中華民族是世界民族之林中最偉大的民族之一。中華民族之女姓,女媧創世,婦好領軍,昭君和親,嫦娥奔月,如是等等,真可謂驚天地慟鬼神。
作為一個筆者,為中華民族之名女而傳,義不容辭。醞釀三年,終於動筆。開篇當然就寫了女媧。不管外蕃怎樣爭議,在咱中國民眾心裏,世界是女媧創造的,世人是女媧生養的。
十日之勞,專題完稿;儘管如釋重負,卻又心生忐忑。因之,在將《華夏女兒誄》公諸於眾之際,餘有幾點心思如下:
一、余非史家,所寫人物之生平事件,大抵源自對網上資料的整理;倘有謬誤,餘亦無奈;為免問責,先行致歉。
二、人物在專題中出現的先後,以其所處年代為序。生辰年代不詳者,則依記載其人其事之史料問世的時間為據。
三、諸多人物,是是非非,史論紛紜,任誰難斷。為避是非,餘僅專注其人其事在當時或史上的社會影響與反響。
四、寫實為主,虛實相間。但歷史是現實的鏡鑒。在一些篇什中,自然地牽涉了一些現實社會的種種形態或問題。
五、既為史上名女,自有萬千粉絲。余之所寫人物,史上詩詞歌賦,篇什無數;若論優劣,餘既不敢,且無心矣。
六、《華夏女兒誄》共寫了30位歷代名女,形式上均采舊體詩之七絕格式;是以,每首之前概未標注“七絕”二字。
之 川 2010.12.10 02:11
女 媧
女媧: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關於女媧的傳說主要有三,一是煉彩石以補天,二是和黃土以造人,三是倡婚姻以育人。凡此種種,千百年來,一直流傳,影響深遠。惜乎!女媧當年補好的天宇,而今卻正在被人類不斷地進犯,以致不斷地破碎。
大雨千尋天碎處,
家園一夜水中央。
媧娘不恤愚人劫,
忍見洪荒漫故鄉。
湘 妃
湘妃:亦名女英,姓伊祁氏,上古時期部落酋長唐堯伊祁放勳之女,與姐娥皇同嫁虞舜。舜死後,女英與娥皇投湘江自盡,人稱湘夫人。戰國詩人屈原《楚辭•九歌》對她們讚頌有加。晉朝張華《博物志•史補》記:“帝崩,二妃啼,以淚揮竹,竹盡斑”。
燭照詩書千里遠,
心隨楚子祭湘河。
清流不見雙妃影,
淚竹風中哭九歌。
妹 喜
妺喜:夏朝第十七位君主夏桀之妃,與商之妲己、周之褒姒並稱中國古代“三大妖姬”。西元前18世紀,夏桀發動大軍,攻擊山東蒙陰有施部落,掠得部落酋長之妹“妺喜”。因夏桀與妺喜荒淫無度,不理政事,終被商湯所滅,長達近500年的夏王朝因此終結。
錦帛撕聲和酒令,
生民碎骨築瑤台。
詩書縱覽皆淫字,
史不憐香史亦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