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會雜記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文章亞中 » 2011-04-27 01:15 PM

昨日寶刀猶帶血,座中誰敢不吞聲......妙。

也戲一句
聞道相傳心已驚,狐疑滿腹卜前程。
肉麻頌聖靈丹药,振臂捶胸帶淚聲。
亞中
會員
 
文章: 145
註冊時間: 2006-01-18 09:22 AM
來自: 澳門

文章樂齋 » 2011-04-27 01:35 PM

亞中 寫:昨日寶刀猶帶血,座中誰敢不吞聲......妙。

也戲一句
聞道相傳心已驚,狐疑滿腹卜前程。
肉麻頌聖靈丹药,振臂捶胸帶淚聲。

哈哈哈.......有趣!有趣!

詞長大作讓我想起朋友的一個故事:
某位朋友修了一門課,課本是老師出的一本文集。
每堂課老師都會留二三十分鐘,請大家分享心得。
另一位朋友說:
"前幾天我身體不舒服,躺在牀上沒事做,就拿老師的文集來看。因為內容太精彩了,我看了以後,豁然開朗,病立刻就好了。"
老師說:"講得太好了,以後同學們要拿他的話當典範。"
<悅讀幽夢影十分鐘>,五南出版社,2013/05/25
樂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2114
註冊時間: 2004-01-17 08:54 PM
來自: 樂齋

Re: 開會雜記

文章風雲 » 2011-05-01 10:31 AM

樂齋 寫:其一
紫禁城前列賊兵,金鑾殿上聚群英。太公謀略留侯策,沒入吾皇萬歲聲。
其二
吾皇難得示開明,笑臉對人邀大鳴。昨日寶刀猶帶血,座中誰敢不吞聲。


此二首諷意十足啊!

「昨日寶刀猶帶血」故而「太公謀略留侯策,沒入吾皇萬歲聲。」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文章樂齋 » 2011-05-01 07:13 PM

風雲兄好眼力,此二首確實有因果關係。
<悅讀幽夢影十分鐘>,五南出版社,2013/05/25
樂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2114
註冊時間: 2004-01-17 08:54 PM
來自: 樂齋

文章李凡 » 2011-05-02 11:47 AM

中國人真難行出吾皇萬歲的宿命.
英國人有皇而無皇,中國人無皇而有皇.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文章樂齋 » 2011-05-02 07:10 PM

李凡 寫:中國人真難行出吾皇萬歲的宿命.
英國人有皇而無皇,中國人無皇而有皇.


李凡詞長所言甚是。

不過近日觀英國王室婚禮排場,
又不禁興起"悉天下而奉一身"之嘆。
<悅讀幽夢影十分鐘>,五南出版社,2013/05/25
樂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2114
註冊時間: 2004-01-17 08:54 PM
來自: 樂齋

文章江上風 » 2011-05-02 09:10 PM

英國人有皇而無皇,中國人無皇而有皇.
一語道破
江上風
會員
 
文章: 262
註冊時間: 2011-03-20 08:13 AM

文章李凡 » 2011-05-03 12:04 PM

樂齋 寫:
李凡 寫:不過近日觀英國王室婚禮排場,
又不禁興起"悉天下而奉一身"之嘆。


英國人是最懂政治技巧的,而皇室更是個中高手.
有英國例在先,君主立憲實比共和更高一籌.但首先要國民素質.亞洲國家統治者多是信奉李光耀先生的亞洲價值觀,落差太大.
英皇室最優越者,是成員以國家為先,作出表率.皇室人員無論男女都會首先在軍中服務,而且是最前線.前年哈里王子因不讓他赴最前線阿富汗,就曾威協退伍,結果還是讓他到前線陶冶一下.二戰時王室人員包括女皇,皇夫都在軍隊服務過.婚紗是自己用配給布料縫製的〔後來很多人把配額寄送給她〕.在經濟不景時,皇室又會做些如節電之類的小動作以籠絡人心...
此次大婚是在世界與國內政治經濟極其低迷時舉行,實際也是充喜,對旅遊,商業,國民團結肯定大有好處.〔皇室大事都有充喜成份〕算是很節制的.〔如婚紗,親民騷,自助餐...〕也踏出了皇室與平民通婚的第一步.
英國權力結構是選舉的,但最後必須由皇室邀請組閣方能成事.實際多了一道手續,多了一道政治保險.當國家有難,皇室是會發揮作用的.〔平時不會插手〕還要知道英國還有個〔英聯邦〕,英女皇是四十多國家的國家元首.影響深遠.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文章樂齋 » 2011-05-03 12:14 PM

原來如此。我對政治學是外行,多謝詞長解釋。
<悅讀幽夢影十分鐘>,五南出版社,2013/05/25
樂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2114
註冊時間: 2004-01-17 08:54 PM
來自: 樂齋

上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9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