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 寫:多謝楚狂詞長詳細的解說,詞長學識豐富,令在下獲益良多。
鄙人懶讀書,歲月催人,但以前看過的故事難忘。
資料只不過股勾一下並佐證而已。
讀書的人,世人謬稱「讀書人」,亦有夸言「知識份子」者;講白了,也不過認得幾個字,真叫用「筆」寫出來,白字連篇者多有。
古代童生入學或稱書生,中過縣試功名者,曰「秀才」。可惜,自隋立科舉制度以來,「書生」、「秀才」,評價不一!
宋‧朱熹指出:「秀才好立虛論事,朝廷才做一事,哄哄地哄過了,事又只休。」
清‧黃景仁〈雜感詩〉:「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清末李寶嘉《文明小史》:「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諸君今日看來,進化幾何?
呵!〈書劍行〉整首詩只不過是窩在書房裡的「吐氣」。
活在當下,去「十年磨一劍」,只怕先被枕邊人出首,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整首詩題便得易做〈土城行〉。到了土城卻又不安分者,十天磨一扁鑽,或可「刺扁」許多人。呃?日後若有雷同,純屬巧合,非干教唆犯罪。
文字確實容易賈禍,雅集不可談政治,判為「停權」,不得 多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