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遏 寫:中門是可以讓國家元首進出的,不必拘泥於皇帝才能走中門。所以走不走中門是國家元首的選擇,並不是走了就變皇帝。
至於賜匾,臺灣各地許多的廟宇都有歷屆總統的賜匾。孔廟內即有歷屆總統的賜匾。
至於刑警入內搜索,只能說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啊...治安難做...
我比較介意是前幾年台北孔廟原擬定將一些台灣在儒學有功的先賢納入兩廡奉祀,連牌位都做好了,但後來決議時遭到否決。竊以為至為可惜。
一般廟宇柱子上可以題對聯,孔廟為何不可?因無人學問比孔子高,所謂夫子廟前賣文章,是說一些不知自幾有多少份量的罵人話。賜匾一般廟宇可以,孔廟就不宜,孔子稱素王,比王高的才可賜匾。現在發現孔廟是古蹟,不能破壞,不能訂釘子,考慮用繩綁在梁上。可謂開千古未有之奇,中國五千年出了多少皇帝?
對關公、媽祖、歷代封號不同。可沒那個皇帝敢賜孔廟匾。
至於台灣文學先賢未能入嗣,只因古例,入嗣孔廟大成殿或東西廡都要皇帝才可冊封,是中央的權利。地方官只能入嗣鄉賢祠與名宦祠,屬台北市的孔廟不能侵犯中央權利。
但台北孔廟原建築毀於火災,大正年間民間捐款時,刻意不建鄉賢祠與名宦祠,是怕日本人入嗣,前人苦心要知道。解決方法最好是將台北市孔廟升級到中央直屬總統府,總統就有權決定入嗣何人 。不過孔廟起於唐朝,建廟時入嗣孔子與4配72賢,以後到清朝亡國也才入嗣五十於人,民初北洋政府入賜三人,迄今。
台北市上次要一次入嗣五、六個,且有些不是台北市人才起風波,一切依定制來當無問題。
詞長可能不知,在蔣經國死前,中央政府有個機關叫「大成先師奉嗣官府」-設在台中,主官叫《大成先詩奉嗣官》是特任世襲當時是孔德成,官府下設四個世襲簡任官,就是四配奉嗣官。是政府惟一世襲的官吏,李登輝總統認為違反民主常態,又要養數十人,浪費公帑,只為每年一次祭孔。這機關裁撤後,中央就不再祭孔。改由各地方首長自己辦,沒孔廟的不辦。桃園縣的孔廟就是那時建的。其實早在民國六十年左右,就因經費不足,將應用的太牢、少牢【牛、羊】改向肉販租用,典禮後肉商取回,在民國七十年左右,改搭一個竹架成牛羊型,上鋪上一層糕餅叫智慧糕,禮成後分送來賓,後來傳說吃了智慧糕聯考會得高分,就有家長搶奪,造成事故而停辦。上供的食品有些台灣不產,就用代替品或廢除。較之古禮是差太多,我個人不是對那個政治人物不滿,我只報著希望台灣能存一些儒家古禮,別讓韓國人去聯合國申請祭孔是高麗的文化遺產《端午節已被它申請到了》,我只有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