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記游--步清●《霍山記游》繆艮韻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霍山記游--步清●《霍山記游》繆艮韻

文章無為齋主 » 2008-01-08 03:49 PM

霍山記游--步清●《霍山記游》繆艮韻

南粵列名峰,霍山排座右。靈陽姓冠成,美譽秦傳久。自古眾相崇,登斯人恐後。
紛紜墨客臨,激越情懷負。北社約群朋,時光恰重九。鵬城千里馳,夜幕層林藪。
暫且墅中居,無須村店叩。鄉音酣話語,諸子頻頷首。破曉出周塘,頃間入阿口。
坡斜步石階,景麗開雲牗。疊樹複蒼蒼,層巒橫黝黝。環瞧兩眼驚,高喊千溝吼。
鷹鷂霧中旋,路人弦上走。頑心本躊躇,遊興全抖擻。附勢任崎嶇,穿危隨佝僂。
礱盂向穀盤,太乙攔腰剖。一線裂長天,兩爿盈數畝。尋幽壑底溪,侃趣風前柳。
跪膝喚神仙,勞形消石臼。晨昏並不孤,姐妹能相偶。吊谷上高棚,援藤牽老友。
船頭勢若騰,酒甕神何陡。視察壁崖奇,混凝沙礫醜。丹霞疊疊容,褐土重重塿。
萬壘結蠻丘,三和成峻阜。滄桑勢尚全,風雨形無朽。雕塑問誰誰,幽冥知某某。
唯其出上蒼,方可施神手。感喟客難休,嗟籲吾更有。情懷滿故鄉,雅興添醪酒。
一醉暢胸襟,千杯向牛鬥。歌吟慨以慷,滌蕩塵同垢。快慰笑平生,此行能負否?
2008、1、5

【附文】

霍山情愫

鄒國榮


“霍山佳氣繞蔥蘢,勢壓循州第一峰。”
霍山,是嶺南的一座名山,它與惠州羅浮山、南海西樵山、肇慶鼎湖山、韶關丹霞山齊名,享有循州第一峰的美譽。霍山屬典型的丹霞地貌,獲有“丹霞山第二”之殊榮。霍山猶如天外來客,橫空出世,傲然獨立,氣勢磅礴,座落於鐵場、田心兩鎮之間。占地面積方圓數十公里,主峰船頭石海拔550余米。山勢挺拔,奇峰突兀。山體詭異,峭石嶙峋。有奪天鎮地之勢,鬼斧神工之奇。山中岩穴眾多,泉流不息,景色瑰麗,鳥語花香,真謂洞天福地,瑤池仙府。山體中蘊含的三百七十二峰,二十七岩,八大洞府,十三奇石,十一泉池,使霍山在獨立中顯示出其自有的群勢,在崢嶸中蘊藏著厚實的內涵。
游霍山不僅能接受鐫刻在岩壁上的日月精華和回蕩在溝溝壑壑的山嵐松濤的洗禮,還能享受凝結在霍山上的歷史文化及洋溢在村村寨寨的客家風情的薰陶。
霍山被歷代達官顯貴所推崇、也為文人墨客所視重。據《霍山志》載,二千年前的秦代就已命名為“霍山”了。霍山得名于霍龍。霍龍,字靈陽,史有“龍學宗周孔,循人之學,霍之先也。”的評價。霍龍仙逝後,為紀念先賢,“時人因其姓以名山。”
霍山以霍龍得名,霍龍以霍山存世。“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從霍山的得名就奠定了使霍山成為名山的基石。歷朝歷代高官雅士或攬勝或采風,或應節或祭祀,紛紜遝至。唐朝曹松,宋代蘇軾、蘇轍,明時李中、施儒、屈大均,清之潘好驤、潘耒都留下了行蹤或詩題。使得霍山更是積聚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重陽時節登臨霍山。它不像春天那樣山花點綴,碧樹生煙。也不同夏日那樣雲纏霧鎖,松濤漫捲。更沒有冬季那樣寒霜鋪白,岩徑蕭疏。秋日的霍山,像是苧蘿閨中的西施,簡潔樸素中不失其端莊和清秀。也像是臥龍岡中的孔明,清平孤寒中隱含著淵博與磊落。
俚語有雲:“約不登霍。”就是說事先相約去登霍山,往往會因天時或因人事總是無法成行。這次我是相約了中國北社詩詞論壇的幾位詩友而來的,他們中有來自山東的郭紀濤、有來自湖北的張衛國、還有來自深圳的林志高諸子。重陽日下午從深圳出發,一路順風,傍晚便到了霍山臨近的周塘村。晚間居宿在我的鄉間別墅“梅子樓”。第二天一早我們便往霍山進發。晨曦中,稍有輕靄薄霧,到得山門時卻是清清山色朗朗晴空,真得感謝上蒼眷顧,使我們約而成就。
這裏景點諸多,自然的、人文的。古往今來的文人騷客來此題景詠懷,留下不少詩作,使霍山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糅合在一起,形成天人合一的景象。曹松的“直是畫工須擱筆,況無名畫可流傳。”感歎的是霍山之神奇美妙,多姿多彩,縱使是丹青妙手也無法描繪。蘇東坡的“船頭昔日仙曾渡,甕裏當年酒更濃。”所賦的就是霍山的主峰“船頭石”和“酒甕石”兩處著名景點及其神話傳說。龔茂良的“山影在天如有雨,雲光如水似非晴。山因欲雨偏生影,影滿天邊不是雲。”描述的正是霍山的神奇氣象。山影,是霍山的著名氣象奇觀。明朝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做過這樣的描述:“龍川之霍山,當大旱時,有影出於天際。大小峰巒,與霍山一一相似。移時方沒,鄉人喊:‘霍山影見,不出三日雨矣。’凡山影在地不在天。在天之影,惟霍山為然。他處雲也,非山影也。霍山之影似雲而非雲,蓋霖雨之兆,其神氣有以異乎群山也。”繆艮的:“……尤怪千仞岡,層層積培塿,皆小石結成,博沙作大阜。風雨所漂搖,卓然自不朽。……”記敍的正是霍山的丹霞地質及其奇特風貌。
來登霍山,當你在觀賞她的容顏時,那丹楓翠栗、松濤泉流、險徑巉岩、菊芳蘭馨,會使你感受到大自然所贈與你的美的享受。但當你觸摸到她的心臟時,更會使你情感奔放,靈魂震撼,聰慧啟迪,品操昇華。霍山諸峰都是由碩大無朋的岩石所組成,與其說是座落在那裏,倒不如說是堆徹雕塑在那裏來得準確。她的質地不是花崗岩的,而是一種熔岩。其貌狀儼然就是攪拌機攪拌出來而又舂實的三合土,石灰、粘土加鵝卵石。她獨體傲立,旁無延接,在其四周百十公里乃至更遠的地方或田園或丘壑都是黃泥土質,再無此類石山,使其具有唯我獨存的氣慨。察視這些巉岩列石,你會產生許多幽思遐想,是誰把她堆徹在此?是女媧補天遺材還是始皇築城棄料?是玉帝剩肴所固還是仙人遺矢幻化?面對這些崇崖峻壁,神來之物,你能不驚心動魄肅然起敬嗎?只有造物主才有如此神威,力拔山河,將如此神器凜凜然放置於斯。此時你不覺得天地自然之偉大而自我之渺小嗎?透過那神化傳說,又能使你的心靈得到洗滌和淨化。《龍川縣誌》(嘉慶戊寅本)載:“在霍山清華觀即太乙岩也。岩內一穴,唐會昌中有米從穴中出,可供十餘人。後有僧將穴鑿大,欲其多出,乃止。”雖是神話,卻足以警示後人莫貪,貪則天地不容。佇立穴前你又能不有所肅容有所覺悟?在晨曦中或在星空下,當你靜立在猶如航空母艦的船頭石上,那猶如乘槎碧落破浪雲空的心境,那欲與鬥宿同行欲與天人共語的感覺,會使你的天聰和靈慧得到啟迪與昇華。
霍山,與五嶽相比自屬小丘,與黃山、峨嵋、武當共論也屬小巫。但她自領風騷於嶺南,自展雄姿于龍川,風風光光於各個景點。無須細數船頭觀日、玉麟玩月、酒甕淩雲、雄師吼龍、橫岩傲霧、七井仙泉、沙僧拜夀……這十景的美容豔貌,單姐妹峰的雙岫競麗,一線天的雲卷雲舒,吊穀上棚的羊腸鳥道,穀底花園的惠芷幽蘭就足於令你賞心悅目、流連忘返。太乙岩香煙繚繞的是人們的心語是美好的祈盼。對歌徑回蕩的是人們的激情是情感的抒放。礱盂石盛容的是人們的渴望是豐收的喜悅。酒甕石洋溢的是人們的怡然是甘甜的醉意。凡此絕勝都足于令霍山驕傲,令遊客忘機。
“船頭石上情何渡,遠近高低著彩衣。”登高野遊,趣在攬勝,情在抒懷,各品其味,各得其感。杜甫登臨泰山看到的是“一覽眾山小”,韋應物遊滁州西澗聽到的是“春潮帶雨晚來急”,王維九九登高想到的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深秋時節,徑旁岩畔,時見簇簇野菊搖曳著小小黃花,我聽到了有人在哼唱:“路邊的野花你不要采”,而我卻吟哦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同游的諸君得意忘神於尋幽探勝之間,而我卻更多的沉緬於某種記憶之中,似乎是來尋找霍山這位老人,想與她閒聊與傾訴, 因為她那深深的皺紋中印記著我的足跡,從幼小到老成從艱辛到幸福的;印記著家鄉的變化,從貧脊到富饒從荒亂到升平的。因為在她那幽幽的心海裏盛滿著人間的滄海與桑田,洋溢著今天的繁榮與強盛。“山將秋色寫蒼蘢,引我偕朋上碧峰。勢借船頭朝霧破,香凝甕口向天封。危崖越險景方好,故土長離情倍濃。千里歸來臨絕頂,風光四野飽雙瞳”。這就是我今日重登霍山的心境與情懷。
霍山雖然地處偏鄉僻野,沒有都市的繁華,但卻贏來了自家的寧靜與閒逸。雖然沒有泰山的至尊黃山的至富,但卻有自家的氣質與內涵。初來的張、林、郭三君已經深深地為霍山的風采神韻所感動所折服,張君說:“我們回去後要寫霍山五十韻”。郭君卻說:“不行,要寫一百韻”。我想,五十韻也好一百韻也罷,又怎能抒發霍山情愫之一二?因為這是霍山,厚實而崢嶸的霍山!博大而精深的霍山!

2007、12、22歲次丁亥年冬至日補記於鵬城
無名利煩惱
為酒詩歡欣
歡迎來坐坐:http://wuweizhai.pkm.cn/
無為齋主
會員
 
文章: 313
註冊時間: 2005-07-31 04:43 PM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Google [Bot] 和 25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