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宵有愛誰呵護】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今宵有愛誰呵護】

文章小道消息 » 2007-11-16 06:25 PM

微風柔了輕紗霧,青山隱在翡翠谷。
煙樹綠草戴花屋,暮帆白塔閃影舞。
一種浪漫好追逐,半點輕鬆可漫步。
把美住留情深途,今宵有愛誰呵護。
天淚灑下萬根針,刀風剪去百葉春。
針針刺骨椎心泣,片片割袍斷義浸。
思念總在痛苦憶,長久難容快活林。
自古多情無情擾,誰叫我座情難砧。
最後由 小道消息 於 2007-11-17 07:42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小道消息
會員
 
文章: 68
註冊時間: 2007-01-01 07:42 AM

文章維仁 » 2007-11-16 11:06 PM

小道消息詞長這首大作,仍然不符合古體詩或近體詩的韻律,(而且和您之前所轉貼的杜工部李商隱紅樓夢諸作絕不相類),在下已再三奉告,請您務必體諒雅集推廣古典詩詞的理念,發表合乎傳統規式的近體詩古體詩,謝謝您的配合。
維仁
版面管理員
 
文章: 4544
註冊時間: 2002-02-25 09:24 AM
來自: 台灣

文章壯齋 » 2007-11-17 12:53 AM

1.上述文章摘自http://www.hlhmy.net/fanti/tssc/cjg21.htm
根據板規第七條,此行為視同抄襲.

2.每個網站都有其經營方向,雅集以平水韻及傳統詩律為主.已列於板規第二條.

3.請詞長先行瞭解中國詩壇運用中華新韻的情況,再回頭檢視此作,應可發現其中差異.
得今朝之快意,察萬古之傷心
壯齋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4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煙嵐 » 2007-11-17 01:01 AM

末學本不欲多言,不過小道消息詞長,以他人論述來回覆實為不妥,詞長有創新理念,喜用新韻,在大陸網路詩壇有些也能接受,但都會標明用新韻.詞長大作用仄韻,應該是看過此類詩作,但雅集的風格相信小道消息詞長也清楚,管理者有責任維護.
詞長不妨在詩詞小講堂或留言版用自己
的語言文字來驗證自己的理念,引用他人的文章應註明來處.
大陸伯昏子先生有一篇〔關於格律詩認識上的幾個誤區〕文章為各大詩壇都會轉載的文章,裏面對平水韻和新韻
有精闢的見解不妨一讀.
http://www.backbird.com/dispbbs.asp?boardid=1&id=29705
夢身浮世步如棋, 願醉東籬 , 我自歌兮 .
煙嵐
會員
 
文章: 384
註冊時間: 2002-06-18 09:23 PM
來自: 台灣

文章樂齋 » 2007-11-19 10:14 PM

敬告小道消息詞長,本版嚴禁抄襲。前文未說明出處,恕刪!

小道消息 寫:詩詞創作要重視藝術性,并重几個方面,其中之一就是“韻律”,要講究字詞的搭配、音調的和諧,在這些方面,古人有許多精辟的論述,這里就不引經据典了(有《詩品》、《詞品》、《曲品》等一套叢書,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一閱)。
談到詩詞的韻律,大致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平仄,由南北朝時期的沈約等首先提出,在盛唐以后的格律詩中得到廣泛應用,主要是講究平聲和仄聲的協調。二是對偶,在韻文特別是格律詩中,對對偶的工巧是要求比較嚴的,詩詞中一般是句對,在賦和八股文中還有多句對和段對。三是押韻,指同韻的字在适當的地方(一般是停頓的地方),有規律地重复出現。這三個方面都來自于漢語語音的特點,就是單音節語素占优勢,有聲調。在詩詞寫作特別是格律詩寫作時平仄、對偶和押韻運用的好,運用的自然,可以使詩作增強音樂感,呈現韻律美;運用的不好,用得過多過濫,就會給人以生拼硬湊之感,甚至以文害義,六朝到初唐的駢体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証。這是每一個詩詞愛好者必須掌握的基本功。

這里主要談談對押韻的看法。

在散体的語言中,押韻比較少見,但也不是沒有。常用押韻的是韻文(包括賦、詩、詞、曲等),韻文的意思就是用韻之文。押韻的格式一是逐句用韻,也就是一韻到底,這在有些唱詞、美文中能夠見到;二是隔句押韻,詩絕大多數是隔句押韻,只有開頭兩句可以都用韻,詞的情況比較复雜,既有逐句押韻,又有隔句押韻,還有隔多句押韻的。韻文用韻,多數是全篇一韻,較長的作品也有中間換韻的。
韻的情況,古今有很多不同。隋唐時代如《切韻》、《唐韻》等都分得很細,宋朝《廣韻》定為206韻,但由于有些韻可以“同用”,唐代實際用112韻,宋代用108韻,金元時合并為106韻。清朝的《佩文詩韻》集韻之大成,分為平、上、去、入四部分。平聲包括上平聲一東、二冬等15韻和下平聲一先、二蕭等15韻,上聲包括一董、二腫等29韻,去聲包括一送、二宋等30韻,入聲包括一屋、二沃等17韻,共106韻。學作古体詩,用韻上應首選《佩文詩韻》。
押韻以格律詩的要求最為嚴格,許多字如一東中的“終”、“風”、“公”和二冬的“鐘”、“峰”、“恭”,我們現在讀音一樣,律詩卻不能通押,如果通押,就犯了出韻的錯誤,就要遭人恥笑,考試就要落第。中唐以后,才逐漸出現鄰韻通押,如杜牧的《清明》詩用的十三元韻,但首句卻用了鄰韻十二文。詞押韻不那么嚴格,像平聲,詞就合并到了14韻。
押韻還有選韻和次韻的難易問題。作詩,主動地選韻或被動地限韻,會碰到難易問題。像平聲中的四支、十一真等,包含的字多,選用就容易,稱為寬韻;而像五微、十二文等韻,包含的字較少,選用就難,稱為窄韻;還有些韻,如三江、十五咸等,包含的字更少,選用很難,稱為險韻;而像有些朋友“限韻”,則跡近于文字游戲了。詩友寫詩填詞時一定要注意韻部的選擇。
宋代以后,和別人詩習慣要次韻或稱為步韻,也可以看作是“限韻”的一种,不少文人喜歡玩這种押韻雜技,于高難動作中見功夫。蘇東坡有一首次韻詩,就寫得精煉自然:“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复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以上說了這么多,是不是說要大家作詩都要用韻,不用韻就不是好詩呢?恰恰相反,我們是提倡推陳出新的,“處處拘泥格律,反而損害了詞的意境,同時也降低了詞的藝術性。詞律是為人服務的,我們不能反成為其奴隸而讓思想內容去遷就格律。”
只是要大家對“陳”有所了解,然后出“新”。何況詩友們常常要做韻文,也有些朋友喜歡依舊格律做詩詞,這時候可以格律從舊,保留舊格律的合理部分,如粘、對、韻等,而在讀音上卻完全從今。實際上,我們在讀古代詩詞時已經這樣做了。像“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中的“斜”,除了古文研究者外,還有誰念“xia”呢?
今韻中,現在成系統的有多种,推荐大家用《中華新韻》的新詩韻,包括一麻、二波、三歌等共18部,每一韻又分陰平、陽平、上、去四种聲調,這是根据普通話的語音規定的,用它押韻,自然符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另外,戲曲中慣用的十三轍也是不錯的。熟悉今韻,活用格律,用今音作新体韻文,是一定會出佳作的。有些詩友認為寫古体詩特別是填詞不用古韻就不是“詞”,個人認為是不妥的。
<悅讀幽夢影十分鐘>,五南出版社,2013/05/25
樂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2114
註冊時間: 2004-01-17 08:54 PM
來自: 樂齋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盧心員 和 74 位訪客